腹泻,也就是“拉肚子”
说到它,大家都不陌生吧
这种生活中常出现的症状
可能并不只是吃坏肚子那么简单
要小心背后隐藏的“致命杀手”
比如“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它的发病率不一定比癌症高,但因其——
-
【起病急】只要满足了致病条件,立刻就发病;
-
【发病快】从发病到恶化速度很快,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
-
【症状普通】和很多疾病类似,易混淆致病情延误;
-
【死亡率高】一旦错过治疗时机,很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或致死——急性胰腺炎可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的衰竭和感染性休克,死亡率高达30%!
也被称为“比癌症更可怕的炎症”!
依据临床表现,胰腺炎症可分为轻症、中度和重症急性胰腺炎。轻症胰腺炎以胰腺水肿为主,只是单纯的胰腺炎症,预后良好;中度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
饮食习惯不当,警惕胰腺炎
很多人早已在急性胰腺炎的边缘徘徊。
《人间世》曾经讲述了这样一个病例:29岁的年轻人,在吃完宵夜后被紧急送往ICU。
谁也没想到一顿宵夜就让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住进了重症病房,更危急的是,当时医生已经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幸运的是,经过一番抢救小伙被救了回来。后来主治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出小伙病危的真实原因,让不少人感到震惊:发病前他曾喝了大量白酒加黄酒,又吃了火锅,最终引发急性胰腺炎。当时小伙子感觉到腹痛,以为是吃坏肚子了,所以没怎么注意。
直到急性胰腺炎持续发作,疼痛感就像硫酸被倒进肚子里一样时,小伙子才急忙赶到医院。
说到急性胰腺炎,很多人不以为然,殊不知,它发作起来可能比癌症还可怕。而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并不是蛋炒饭,也不是火锅,更不是其他食物,而是我们的饮食习惯:暴饮暴食。
急性胰腺炎重症患者病死率高达30%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一级肿瘤学专家廖正银教授】曾在《名医大讲堂》中介绍道:
胰腺,是一个横卧在人体上腹部腹膜后的狭长腺体。“既是一个外分泌器官,又是一个内分泌器官,有内、外分泌两大功能。”
作为内分泌器官,能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调节血糖;
执行外分泌功能的结构在胰腺中占的比例比较大,会分泌出含有多种消化酶的胰液,帮助消化食物,特别是对脂肪的消化。
一般情况下,这些酶在我们胰腺内是没有任何活性的,只有这些酶进入到十二指肠时或者和其他消化液混合时,才会有消化作用。
当胰液流不出来时,胰酶就会将这些用于消化的酶在胰腺内部提前激活。此时,胰腺内部的酶就会消化周围的组织。患者往往就会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和发烧、寒战、黄疸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重症患者的病死率高达30%。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和胆囊结石等都可能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不当释放,引发急性胰腺炎!
作为全世界公认的最常见急腹症之一,急性胰腺炎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一旦发病,治疗费用极其高昂,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我们总以为自己还年轻,身体好着呢,于是就这样放任自己。但谁也不知道,死神离自己究竟有多近!
急性胰腺炎,容易盯上4类人
急性胰腺炎,并不是平白无故发生的,每一次发病都有迹可循。下面这些人群,更容易被急性胰腺炎盯上!
1 暴饮暴食
超30%急性胰腺炎和暴饮暴食有关。在我们暴饮暴食后,会引起胰液分泌增加,堵塞胰管。这个时候胰液排出不畅,急性胰腺炎自然就出现了。
2 过量吸烟、饮酒
酒精可以直接损伤胰腺,同时刺激胰液的分泌。而吸烟可能导致胰腺癌,有27%的胰腺癌和吸烟有关。
3 不良生活习惯
经常吃盐量高、腌制的食物,熬夜等都会加重胰腺的负担。
4 药物
利尿素、雌激素和降糖灵等都会伤害胰腺,在使用时一定要遵从医嘱。
所以,在饱餐或者喝酒后,如果出现腹痛,且这种疼痛感是持续性的,还伴随着恶心、呕吐或发热等,不要犹豫,赶紧去医院!
1.孕妇
千万不要抱着“妈妈吃得多娃儿长得好”的思想,一个劲的大吃特吃。
孕妇饮食应该合理均衡,切忌短时间暴饮暴食,以免被妊娠胰腺炎、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缠上。
2.老年人
老年人多合并多种疾病,加上高龄,一旦患上急性胰腺炎,病情会更凶险。
因此,进食后出现上腹疼痛+呕吐后腹痛无缓解的症状,保险起见,立即就医。
预防胰腺疾病,记住
想要预防胰腺疾病其实也没有那么难,记住下面几点:
01 喝酒要节制
少喝酒或者不喝酒。虽然每个人对酒精的耐受程度不同,但最好别超标!有时候,感情深厚真的不在酒精里。
02 饮食要合理
少吃高脂食物、内脏,少放油,少吃甜。在进食上,最好做到七分饱。
03 记得体检
新发1-3年糖尿病患者中,有10-15%可能患上胰腺癌。所以新发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胰腺状况。
04 胆病要早治
胆结石、胆道蛔虫、胆管炎症、肿瘤等都会导致胆囊和胰腺的共同通道堵塞,进而引发胆汁流入胰腺。所以有胆病的患者,一定要及早治疗!
身体健康,才是我们最重要的本钱。如果要在开心和健康之间做个选择,还是要将健康放在首位!(来源: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