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广网讯:今年江西遭遇持续干旱,连濒临鄱阳湖的地区也不例外。半月谈记者在湖区采访发现,昔日在丰年时为了争夺湖区资源都能发生纠纷的村庄,在这次罕见旱情下,灵活运用协商机制调配水资源,不但暂时缓解了用水矛盾,还拉近了边界矛盾较多的村庄间关系。原本“守水抢水”的村庄在协商中培养了感情,成为“借水让水”的兄弟村。
9 月 8 日,在鄱阳湖畔的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一电排站,工作人员从外河引水渠抽水灌溉农田
“放出来的水就这些,你全用了我咋办?”
在江西上饶市鄱阳县田畈街镇莳山片区,这里的6个行政村不靠河不靠湖,历史上各村之间因为争水,纠纷不断。今年8月份以来,持续旱情让这里的山塘干涸,2万多亩水稻“喊渴”,用水矛盾再次凸显。
8月中旬,鄱阳县紧急协调附近的军民水库放水解渴,但地处引水渠末端的吴家村只能望水兴叹。原来,吴家村距离水库分闸口有18公里,引水渠在6个村的沿线又长达七八公里,只要上游有一个村庄过度放水,水库的水就流不进吴家村。
8月24日上午,田畈街镇紧急召开协调会研究水资源分配问题,由镇长主持,邀请了农业、水利等部门以及6个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
“放出来的水就这些,你全用了我咋办?能不能帮帮忙,村里几千亩稻子快旱死了。”吴家村支部书记陈雪冰率先提出请求。很快有上游村回应:“可我们也受了灾,我们也要保庄稼啊!”“没不让你们用,闸口开小一点行不行?”
最终,在镇里农业、水利部门的科学研判下,根据各个村庄的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水资源情况,明确了必须保障输水线路通畅,即“先远后近”的用水原则。“我们下游2个村可以提灌5天,上游4个村也是5天。”陈雪冰说,协商之后各方依约执行,并约定每个提灌周期结束再开一次协调会,制定更符合实际的分配计划。
据悉,田畈街镇目前已召集6个村开了3次协调会,每次分配计划都有一定调整。
鄱阳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鄱阳县水利局党组成员王能耕认为,地方各级政府根据灌溉和人口所需,全盘统筹、科学制定用水计划,是确保“抗大旱、抗久旱”的关键。
从“抢水”到“让水”彰显农村治理之变
在农村,水是世代繁衍的源泉,也是万物生长的保障。“抢水”的记忆让不少人印象深刻。半月谈记者在湖区采访发现,今年旱情发生以来,从“抢水”到“让水”的转折故事并非个例。一个个转折故事的背后,反映的是近些年农村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后的深刻变化。
8月中旬,正值中稻孕穗期,江西九江市都昌县南峰镇余晃村的1000亩水稻因干旱“危在旦夕”。紧要关头,在两地乡镇政府协调下,与余晃村交界的上饶市鄱阳县银宝湖乡鸣山村伸出了援手。8月11日至18日,鸣山村从自家水库中连放了7天7夜的水给余晃村。
鸣山村的慷慨“借水”,让余晃村大多数稻田逃过了绝收的命运,也让村民余忠悌感觉恍如隔世。71岁的余忠悌回忆,余晃村与鸣山村水面相连、土地相接,历史上两村矛盾不断,多次发生械斗甚至造成伤亡。直至上个世纪末,两个村子还处于“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面对干旱等灾情,从过去的各村以邻为壑各自为战,甚至为了争夺生存资源而大打出手,到如今的从容应对、守望相助,并通过民主协调、科学调度、合理统筹等暂缓危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分配,这体现的是治理有效,彰显的是时代进步。
建立协商互助机制的还有村小组与村小组之间。好不容易等来了水的吴家村,为了不让村里的引水渠再次干涸,陈雪冰和各个村小组约定:同一时间段只能允许4个水泵同时提灌,大家轮着来;灌溉用水必须优先保水稻,如果还有余水,再考虑旱地……
善用机制应对旱情,画出“最大同心圆”
——日常联谊密切情感纽带。“纠纷有没有、好不好调处,关键看平时相处。”都昌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冯上科说,江西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鄱阳湖区联谊联防工作机制,都昌县和鄱阳县均在其中,如今,原先的“联谊联防”不但拓展到“联谊联防联治联建”,还延伸到镇、村两级。
都昌县南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谭冠红介绍,由镇党委联合银宝湖乡党委在余晃村成立了中共都鄱余晃联合支部委员会,联合党支部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支部委员会、开展联谊走访活动,进而带动双方村干部、村民常来常往,形成了两镇之间“喜事互贺、白事互吊、大事相通、难事相助”的氛围。
——信息联享掌握苗头隐患。“有序抗旱,不是让农民自己抗旱,而是各级政府通过信息联享及时掌握苗头隐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鄱阳县委政法委副书记胡新华说。半月谈记者注意到,鄱阳湖多个滨湖地区已建立镇、村、组三级联动情报信息网络,形成了“信息直传、民意直述、情况直报、领导直办、矛盾直控”的综治信息直递反馈机制。
——产业联兴建立互惠机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农村群众不变的追求。“我们村田多水少,隔壁村水多田少。以前农忙时,我们会请他们村的人来干农活。一来二去就熟了,开始互相嫁女儿,亲上加亲了。”上饶市余干县乌泥镇港背村支部书记刘火茂说。基层干部认为,通过引导水资源丰富与欠缺的村庄之间一起发展产业,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
(来源:九江都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