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广网讯:(湖口发布 文/凌寒)鄱阳湖奔流距长江五公里处,向东拐了最后一道弯,梦幻般造化出南港和北港,这是大自然珍贵的馈赠。一九七0年,南港和北港的合流处,奇迹般筑起了一座鄱阳湖大型水利工程——南北港大坝,这是人与江湖亲密对话的杰作。南北港,一个新的名字诞生了!
南北港,历史悠久,这里浓缩着数千年的文明图景。三苗时期的天子坟,谜一样深埋一个天大的秘密。文昌洑陶制渔网坠的发掘,印证了五千年渔猎文明。古彭泽县城遗址,见证了南港这条黄金水道最初的繁忙景象。汉武帝射蛟文昌洑治水患,镌刻下忧国忧民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劳家渡九孔桥,碧浪里吹奏着一个兴盛时代旖旎的歌谣。古窑汪家岭烧制字样,烙印在明代都城南京城楼的墙砖上。南唐状元马适,其祖父从这里迁至今天的县城。抗日英雄陈植楷,率特袭队炸毁日寇军舰14艘及炸死日军数百人,不幸被捕,宁死不屈,壮烈殉国,浩然正气长存人间。中国古琴“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梅曰强,一曲“渔舟唱晚”,从小渔村飘向海内外。数不尽的风流人物,摸不透的文明密码,让人神奇般感受和触摸那曾经的盛世繁华。这便是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的南北港。
一湖碧水,是南北港文明的音符,更是美丽的使者。它既有白浪滔天的磅礴气势,又有小桥流水的碧玉风情,壮观与柔美浑然一体。南北港荟萃着名山胜水的无限风光。站在十里长堤南北港大坝之上,近观世界文化景观鞋山,犹如欣赏一个奇特的湖上天然盆景。远眺人文圣山匡庐,就像浏览一幅极致写意的山水画。放眼万亩渔场,碧波荡漾。劳渡舟横,风韵犹存。文化广场,竹影婆娑。荷塘映月,气象万千。更有那南港草原,北港花海,引来无数踏青的人群流连往返。纵览湖滨国家森林公园,层峦叠嶂,活生生长出一片湖畔天然氧吧。隆冬时节,一群群候鸟时而湖滩觅食,时而树梢嬉戏,翩跹飞舞成一道奇妙景观。每当落日时分,斜阳映红了满湖碧水,晚霞拉着船帆长长的影子,在金色的湖面上摇曳,阵阵渔鼓响穷湖滨,美仑美奂,好不惬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耳濡目染南港风光,成就了一代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唐代诗人王勃,傍晚遇雨,寄宿文昌洑,当看到雨过天晴后的夕照,触发灵感,翌日在腾王阁盛会上,由衷发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亲不够的湖光山色,看不够的水墨丹青,到处流动着一种令人心旌摇荡的优美。这便是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南北港。
早先兴建南北港,除了灌溉、养殖,更重要的是灭钉螺、消灭血吸虫病。曾几何时,“华佗无奈小虫何”“万户萧疏鬼唱歌”,鄱阳湖区因血吸虫病一度多少村庄几乎人烟绝迹,汪家岭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杂居多达13个姓氏,就是因血吸病而四处逃离聚居一起的。
一九六七年,南北港大坝正式开工兴建,从全县奔赴而来的近十万民工,在没有任何机械化作业的情况下,全凭着最原始的生产工具,肩挑背驮,历时三年,于一九七0年,以超乎想象的干劲和创造,筑成了这座造福万代的水利工程。天生的港湾和人造的大坝,是山水和诗意的完美的结合,大地的律动,第一次按人的意志,唱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赞歌,同时也炼就了南北港人艰苦奋斗的血性与排难而进的韧性,为南北港赢得了朝阳般美好的未来。
如今,一代代南北港人,传承“团结一心,战天斗地;不怕困苦,奋发向上;坚韧不拔,勇于胜利”的南北港精神,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耕耘着万亩生态之湖,科技、立体、高效、绿色、生态成为发展的强音。大水面养殖从单一品种到多层次立体养殖鱼种,循环利用,丰富了市场品种需求;从日捕捞量1万斤到30万斤,深水捕捞“魔法”使日捕捞量增长三十倍;从一年一季的冬季捕捞到一年四季捕捞,季节差销售赢得高产值,并保障了活鲜上市,产品供不应求。水产品从年产量30万斤到今天500万斤;从年产值5万元到今天1800万元。因水而兴,因坝而盛的南北港,五十年震古烁今的巨变,实现了桃源般诗意生存和发展,但无论怎么巨变,不变的是千百年来优良的传统和当代南北港筑坝逐梦的豪情。这就是怀抱梦想,追求美好的南北港。
种下血汗,收获金银。美丽南北港,得天时,占地利,享政通,悦人和。诗画南北港,风助雨威,猛抓机遇,弘扬筑坝精神,渔业大展宏图;雨借风势,科技兴场,开发风生水起,旅游蓄势待发。
今朝南北港,水墨丹青,楚楚动人,美丽画卷,灿烂辉煌。明天南北港,生活富足,鱼跃人欢,迈向小康,等您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