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湖口:“梅花”绽放 戏韵芬芳

    阅读:

“广寒仙子舞飘摇,须知桂蕊曾向少年抛,男儿志气凌云霄。”

一曲戏腔尽风流,一抹笑靥展欢颜。近日,在湖口县石钟山上,江天一览亭,此处视野空旷,景物多姿,可揽江湖两色之胜。湖口县黄梅戏剧团的演员周波和妻子李萍,正在此排练青阳腔《百花赠剑》选段。唯美古风戏腔,旋律优美,引得不少游客驻足欣赏。

 
图片
 
 
这是周波作为湖口县黄梅戏剧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率团参演黄梅戏剧目《汤显祖》夺得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后,恢复的日常排练。
 
结缘
 

谈及这次梅花奖的终评竞演,周波长舒了一口气,连月来的高强度排练和紧张情绪,被夺“梅”后带来的喜悦冲淡。参加终评竞演的黄梅戏剧目《汤显祖》,领衔主演是景德镇瑶里天韵黄梅戏有限公司艺术顾问、国家一级演员梅院军,参演班底以湖口县黄梅戏剧团有限公司为主。

 
图片
 

周波介绍,与新晋梅花奖得主梅院军的结缘,是在2019年,那时双方就已开始合作排演《汤显祖》。当时梅院军联系到他时,他没做多想一口答应了下来。期间,双方合作得很有默契,排演结束后还在江西、安徽和湖北等地进行了巡演。后来因疫情影响不能线下演出,4年来,剧组不断对剧目进行修改、打磨。2023年春,梅院军联系周波,要再次合作排演《汤显祖》冲击梅花奖。

确定好了合作方案后,周波率全团鼎力协助,安排好剧组在湖口排演的各项大事小情。剧团目前在职人员27人,本次派出了15名工作人员参与竞演,均是剧团的骨干力量。参演人员中,周波饰演周礼教一角,演员周微微、邓奇、钟泉、江境、李萍、周小琴、徐伟芳、龚静、徐娜娜、张江明作为群演登台,服装组李琳、杨其远,道具组夏道杰,乐队人员周春等作为后勤保障,尽锐出战。

 
图片
 

5月21日,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举行颁奖典礼。梅院军凭借在《汤显祖》中的精彩表演,为江西摘得第8朵“梅花”,这是江西省民营剧团演员首次获得梅花奖。同时,梅院军也是江西省第一位获梅花奖的黄梅戏演员。在本次参加终评的17支戏剧团队中,湖口县黄梅戏剧团是其中唯一的县级剧团。

 
图片
 

江西上一次获得梅花奖还是在2015年,当年歌剧演员杜欢、赣南采茶戏演员杨俊分别凭借江西省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回家》和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创排的采茶歌舞戏《永远的歌谣》,摘得了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图片
 

时隔8年,梅院军成功“摘梅”的喜讯传来,江西戏曲界一片沸腾。

 
坚守
 
 
 

梅花奖到底是个什么奖?

1983年,在前辈艺术家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和发展戏剧事业为宗旨的戏剧艺术大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就此设立。

 
图片
 

表面上看,梅花奖是授予个人的荣誉奖项,但它又往往是一个地方、一个剧团乃至一个剧种表演艺术水准与综合演出实力的集中体现。

今年4月,《汤显祖》剧组入驻湖口进行排练。湖口县文化馆为剧组提供排练场地,县黄梅戏剧团全力配合。本次排练时间紧、任务重,剧组主创人员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夜以继日加紧排练。在湖口排练结束后,剧组还在九江市艺术中心剧场举行了2场展演。很多时候,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周波感慨道:“作为戏剧演员,要时刻保持能演出、能创排、能出新的状态,练好内功,然后静待花开。”

 
图片
 

然而,夺“梅”之旅从来都不轻松。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戏曲界的俗语,都说的是学戏之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晨起吊嗓、夜学基本功,在练功房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是戏剧演员的生活常态。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名称的由来,便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

 
图片
 

国家二级演员、湖口县黄梅戏剧团的指导老师沈击飞谈及学戏唱戏,忍不住落了泪。原来,她在年轻时面临过一次艰难抉择。那一年,剧团正准备演出,戏票都已售罄。但开演的头一天,她的父亲去世了。一边是亲情伦常丧父之痛,一边是大戏即将开幕。该如何抉择?担任主角挑大梁的沈击飞,选择了不辜负戏迷,不耽误剧团,深藏悲伤,直至几天后将剧目全部演完方才回家奔丧。

周波和李萍,1995年同一批入团,多来年相互扶持,互相成长。但是两人均为演员,不是在练功排演,就是在外面演出,待在家里陪伴家人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孩子小时候经常是带在剧团里跟团演出。

 
图片
 

从艺28年以来,最令周波记忆深刻的是这样一场演出:有一年送戏下乡,大戏开场时,台底下坐满了观众。演到半途,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几乎所有的观众都离场了,只剩下一位老人,撑着伞坐在台下。“那天下了很大的雪,但我们这行,锣鼓一响,戏就不能停,哪怕是只剩下一位观众或者没有观众,我们也得演下去。”周波说道。

 
保护
 

1956年6月,湖口县黄梅戏剧团成立,2007年增挂湖口县青阳腔剧团的牌子,后在2010年组建成湖口县黄梅戏剧团有限公司,是湖口县唯一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

 
图片
 

湖口青阳腔,又称高腔戏。2006年6月,正式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旧时,湖口高腔戏的演唱形式多样,或高台演出,或围鼓坐唱,演员一唱众和,曲调高亢而悠扬,锣鼓助节,不入管弦。高腔戏艺一般是以师带徒、口口传授,后逐渐形成高腔戏班社。

1983年,湖口县两次召开青阳腔老艺人座谈会,探讨青阳腔的源流、沿革、班社、剧目和音乐。1984年,当时的县文教局组织举办“首届湖口青阳腔传统折子戏展览演出”活动,演出《打猎回书》《磨房会》《付荣逼债》《三战吕布》《贵妃醉酒》《秋江别》等10多个剧目。是年9月,湖口成立“湖口县戏剧创作研究室”,刘春江主持对湖口青阳腔艺术的专题研究工作。

 
图片
 

经过多年来的抢救性挖掘和整理,湖口县共搜集到青阳腔手抄剧目96个(整本戏36个,折子小戏60个),曲牌448首,唱腔曲谱40本,唱腔曲牌录音110小时(盒),脸谱40幅,拍摄照片1000余帧。同时还记录整理了青阳腔的渊源、沿革、古谱符号、表演艺术、宗教仪式、班社剧团、戏台楹联、艺人题壁、古戏台等相关资料。老艺人潘康泉、曹梅卿等无私奉献,促进了湖口青阳腔的发掘、保护和传承。

 
图片
 

2007年6月,九江学院选择湖口县付垅乡为协作点,共同建成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阳腔教学实践基地”。2008年2月,湖口青阳腔老艺人殷武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目前,湖口青阳腔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匀陈列、收藏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内。

 
传承
 

1949年,黄梅戏由安徽安庆传入江西湖口,初称“怀宁腔”。剧情大多为民间故事,贴近百姓,戏词通俗,唱腔优美,颇受群众喜爱。

 
图片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口县黄梅戏剧团迎来高光时刻,近百位团员分成两支队伍,外出闯市场。1989年,剧团组队参加了“全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获表演二等奖和优秀演员奖。次年,剧团分赴泰兴、如东、东台等地巡回演出,历时4个月……除了演传统戏,团里还自编自导了不少新戏,如《鞋山神女》《叶二娘》等。其中,由杨咸胜编剧、李直纯导演的七场古装黄梅戏喜剧《楚三娘娶亲》一度风靡大江南北。

2015年,湖口县黄梅戏剧团有限公司应邀赴韩国金善郡阿里郎艺术节,参加了开幕式展演,在异国他乡唱响了青阳腔《百花赠剑》《贵妃醉酒》和黄梅戏《海滩别》。

 
图片
 

在做好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文化惠民演出、大型节庆送戏进景区等活动的同时,剧团还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尝试着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弘扬黄梅戏和青阳腔。在去年发布的一个短视频中,演员们扮演成了革命先烈,用戏曲唱响初心使命:“我们不能忘了他们的故事,来博物馆和英雄上演一场跨时空对话吧……”这条点击量超10万的短视频,被3000多名网友转发分享。

多年来,该剧团既演黄梅戏,又坚持学习、排练演出青阳腔剧目,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但人员一直很紧张。

“演好一出戏,编剧、导演、作曲都可以外请。但演员是一个剧团的底气,从1995年招收了一批演员,到现在近30年了,没有新人入团,演员断层严重。”周波顾虑最多的就是缺少新鲜血液加入。

 
图片
 
历年来,剧团曾多次代表九江地区参加汇演,并获得多个奖项。摄制的湖口青阳腔专题片《鄱阳湖绝响》,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二届电视戏曲“兰花奖”三等奖。专题广播稿《鄱阳湖畔青阳腔》,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频道向全世界介绍青阳腔。2005年,青阳腔现代剧目《一篮寿桃》在九江金秋艺术节小戏小品大赛上,获创作、导演、表演、组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6项一等奖,后在参加全省戏剧选拔赛时获第一名。还有后面排演的青阳腔小戏《田书记轶事》和小品《考试》分别获得第一届、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小戏小品大赛金奖、银奖。

 

图片

 

多年来,该剧团排练演出了大量的优秀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并长期在省内各地以及湖北、安徽、福建、浙江等地巡回演出,得到了各地观众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湖口发布)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