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来了丨新高考下数学二轮复习策略

    阅读:

图片

 

 

 

图片

 

主持人:方圆   

 

江西作为全国第四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7个省份之一,从2021年秋季入学,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行3+1+2选考模式,不分文理科。今年6月,我省首批新高考学生即将走进考场,接受新高考改革下的选拔测试。

 

 

 
 

    今天节目中我们特别邀请到九江市同文中学数学教师吕金太老师、数学教师刘林辉老师,为各位讲解【新高考下数学二轮复习策略】。

 

 

名师精彩讲解

 

图片

 

吕金太

 

中共党员,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市教书育人模范,高考优秀阅卷教师。

 

 

【主持人】结合新高考背景,同文中学复习备考思路是怎样的?

【吕老师】今年高考是我省进入新高考的首次高考,从选课走班、成绩赋分等方面都出现了诸多改革。其中数学学科变化较大,特别是文理不再分卷对选历史的同学而言将是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同文中学高考整体复习备考思路大致为:第一轮复习---精耕细作,打好地基,注重知识的全面、系统,扎实、灵活;第二轮复习---提升能力,建好主体,注重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第三轮复习---查漏补缺,精细装修,注重实战演练,全面模拟,查漏补缺,回归基础。

 

【主持人】当前高三数学复习进度如何?二轮复习以哪些要领为指导思想?

【吕老师】我们学校一轮复习即将结束,高三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的性质、定理及其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

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把整个高中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化数学的学科特点,同时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发展学生思维水平、提高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要求较高,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具体地说,一是要看教师对《考试说明》、《考纲》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第二轮要做好从知识单一到知识综合;从部分到整体;从掌握到应用;从纵向思维到横向应用这几点转化工作。这一轮重点是要突破,整合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提高。可以针对第一轮复习中暴露出来的知识弱点、整个考试过程中的出题重点、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以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察。在这一轮还要重点的针对规范化、分步得分、分情况讨论等应试技巧的训练。

总的来说就是:强化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复习,形成良好知识网络。整理知识体系,总结解题规律,模拟高考情境,提高应试技巧,掌握通性通法。这一轮要注意与第一轮的衔接,不能过分提高。

 

【主持人】数学二轮复习有哪些特点?

【吕老师】1、在知识的认识上:由对单一知识的认识上升到对知识交汇处的重点知识的认识,打破章与章之间的界限,需构建更大的知识体系;

2、在解题方法上:由“一题一法”上升到“多题一法”或“一题多法”,体现在题型归类、方法提炼,追求最优解法上;

3、在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上:更多感受数学思想对解题的重要性,如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分类讨论,极限思想等,这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

4、在复习方法上:更具针对性(考什么练什么),更具实战性(加强训练)。

数学二轮复习需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整合、巩固;要注意回归课本,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要明确重点、难点;要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深刻理解,突破难点;同时还要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其目的是彻底掌握基本知识,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自控化、实用化,便于指导技能操作,进行思维训练。

 

【主持人】针对二轮复习策略,有哪些建议可以提供?

【吕老师】1、要查漏补缺,保强攻弱。在二轮复习中,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要加强学习,平衡发展,加强各章节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针对每次“模拟”考试中的问题要很好的解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安排。查漏补缺,以“错”纠错,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有侧重的看一下。查漏补缺的过程也就是反思的过程,逐渐实现保强攻弱的目标;

2、要提高运算能力,规范解答过程。在高考中运算占很大比例,一定要重视运算技巧粗中有细,提高运算准确性和速度,同时,要规范解答和书写表述的准确;

3、要强化数学思维,构建知识体系。同学们在听课时注意把重点要放到理解老师对问题思路的分析以及解法的归纳总结,以便于同学们在解题时做到思路清晰,迅速准确;

4、解题要快慢结合,改错反思。审题制定解题方案要慢,不要急于解题,要适当地选择好的方案,一旦方法选定,解题动作要快要自信。平时要注意积累错误,特别是易错点,寻找错误原因,及时总结。严格有规律地进行限时训练。特别是强化对解答选择题、填空题的限时训练,将平常考试当作高考,严格按时完成,并在速度体验中提升正确率。

5、要重视和加强选择题的训练和研究。对于选择题不但要答案正确,还要优化解题过程,提高速度。灵活运用特值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估算法等。

6、重视每次模拟考试的临考前状态的调整及考后心理的调整,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高考。

7、注重应试技巧的训练。在平时的复习考试中应做好如下几点:

(1)、容易题争取不丢分——规范表述少跳步

加强表述的规范性,准确运用数学语言,尽量做到容易题不丢分,解题中出现不恰当的“跳步”,使很多人容易失分。

(2)、中等题争取少丢分——得分点处写清楚

容易题和中档题是试卷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是进一步解高考题的基础,要确保基础分、拿下力争分、不丢零碎分。

(3)、较难题争取多拿分——知道一点写一点

一道高考题做不出来,不等于一点想法都没有,不等于所涉及的知识一片空白,尚未成功不等于彻底失败,应尽量将自己知道的写出来。

(4)、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

(5)、正确处理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难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造成“隐性失分”。解答题一般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难,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陷阱”,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尽量做到中等题少丢分,难题多得分。

 

 

 

 

 


吕金太老师寄语

 

图片

 

高考注重的是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平常训练要特别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通性通法的掌握,另从阅卷角度来看,准确性也尤为重要。对大多数同学而言:高考备考求准不求难!潜心复习战高考,信心满溢跃龙门。最后祝所有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名师精彩讲解

 

图片

 

刘林辉

 

华东师范大学毕业,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奥数竞赛教练,辅导学生多次获得数学竞赛省二、三等奖,多次获九江市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和命题比赛一等奖,在省市教育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主持人】数学二轮复习的具体计划?

【刘老师】我们同文中学现在一月底一轮复习差不多可以结束,从二月份开始到四月底都是二轮复习时间。一轮打基础,二轮见提高,二轮复习是高三复习的快速增长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为了做好高三数学的二轮复习,特制定此计划。根据复习任务,将二轮复习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专题复习);第二阶段(选择填空演练);第三阶段(综合训练)。

第一阶段:专题复习

根据高考试卷中解答题的设置规律,专题复习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七个知识专题:

1、函数与导数专题;2、三角和向量专题;3、数列专题;4、立体几何专题;5、解析几何专题;6、概率统计专题;7、数学思想方法专题。

具体方法与措施: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准确掌握各章内容的高考要求,把每个专题内容包含的考点或题型划分为4到5个课时,选题以常规题型为主,注重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并融合近五年真题,严格控制解答题难度,中低档题的比例应占到80%左右,要有利于中等学生水平的提升;所选参考书上的例题及作业题要有详解答案。每个专题后有一个综合检测,题目选取要求综合性强,有代表性,并加入一些易错题或易混淆题,旨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阶段:选择填空专项训练

数学选择、填空题占80分,题目都偏基础,是学生拿分大项。解答选择填空题基本策略是准确、迅速。计划每周一次选择填空训练,做到涵盖所有考点,限时完成,强调常考题型做法和特殊情况处理,逐步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和速度。其基本原则是“小题不可大做”。比如说运用排除法、图像法、构造法和特殊值法等解题技巧快速得到答案。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

二轮复习期间每隔三个星期都会有大型联考或模拟考试,每一次联考或训练都要做到及时总结,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及时反馈。并同时要反思错解原因,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争做到练有所得,考有所获。除了正常的考后试卷分析,我们对每次考试、练习都要分析自己知识点的得分情况,分析各次考试自己的得分点是否有变化、有提高,并采取相应措施。把能够得分的题型通过考后练习、讲评后一一突破。

 

【主持人】学生数学二轮复习有什么提高效率的方法?

【刘老师】二轮复习是对一轮复习成果巩固提高的过程,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跨度大。二轮复习是同学们高三复习的关键时刻,学习的效率和品质直接关乎高考的成败。以下从五个方面来说明学生怎样提高学习效率。

一、抄笔记不是“埋头苦干”

高考数学试卷中大部分都是基础题,只要把这些基础题做好,分数就不会太低。听课时可以适当地做些笔记,但前提是不影响听课的效果。有些学生光顾着抄笔记却忽略了老师对题目的分析和思路的探索,一味埋头苦干,这样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反而得不偿失。记笔记,并不是把老师讲的全部记下来,要有筛选地记。要想取得好成绩,光记是不够的,还要多看,因为笔记的内容是重点、难点、易错点等,是考试常考的和自己掌握不牢的地方,只有反复强化记忆练习,才能把知识学扎实。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分析题目、探索思路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往往采用通俗的话语,有些不方便板书,因此,记笔记不能只看黑板上写的,老师口头讲解的部分也要取其精华,形成自己的思路方法。

二、重视订正,理性刷题

作业和试卷上的错题要仔细分析错误答案中的错误环节,分析原因,注意不要把“粗心”作为借口。任何一个错误都是事出有因的,即使是计算错误也是由于不够熟练导致的,因此,分析的原因一定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原因。并且遮住答案,留出题干,在没有任何外界辅助的情况下自己演算一遍。注意不要跳步,既然错过一次,第二次就要仔仔细细、踏踏实实地重来。如果第二次做还是有错误,那就必须重看自己的错误,分析错误环节,并用有颜色的笔着重标出。过了两三天再把错题拿出来看,可以不笔算,只要脑海中能回忆出完整过程,这题就算过关。如果在不借助外界帮助的情况下还是有问题,那么这道题就是复习时的重点了,过几天还要拿出来再看一遍。这个过程虽然枯燥而又痛苦,但却是很必要的。

三、要把数学学成自己的语言

数学的一大特色就在于你可以通过有效的总结来代替无尽的习题。总结并不代表一味地抄公式抄概念,而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和做题经验归纳出针对自身的解题技巧。事实上,花在总结上的工夫与花在做题上的工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总结中提炼出自己决胜高考的秘笈。

四、数学不靠死记硬背

有些学生复习数学的方式就是把不会做的题目和答案都背下来,这种方式除了浪费记忆空间,也耽误你复习文科的精力,关键最后还是什么题都不会做。复习数学,需要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步骤,但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技巧和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本能,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

五、考场上要舍得适当放弃

对于部分数学基础不是很扎实的考生来说,放弃最后两题也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高考数学试卷的最后两题对于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较高,建议数学较弱的同学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两道题上面,而应把精力放在前面的基础题上,这样成绩反而会有所提高。高考的大题都是按过程给分的,如果遇到不会的题也不要空着,应根据题意尽量多写一些步骤。题目有难度,但解题也有套路,一定要把套路性的步骤写出来,而技巧性的步骤就要舍得放弃。

 

【主持人】马上进入学期末,寒假期间,学生应该自觉做到哪些?

【刘老师】寒假马上到来,对于广大的高三学生而言,这个寒假非同寻常。因为寒假结束后,就意味着离高考没几天了,因此这个寒假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接下来的10多天应该做些什么,这里提几点建议。

第一,时间安排。首先,建议同学们按照平时课表上的时间标准,按时上、下课,全天分成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时间段,数学按照高考的时间安排在下午。其次,从应试角度考虑,希望大家模拟考试状态,也就是每次连续学习1到2个小时;最后,必须坚持天天学习。

第二,内容安排。学习什么内容最合适呢?首先,因为第一轮刚刚结束,要对基础知识做一个归纳总结;其次,因为平时大家跟着老师赶进度,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改错,所以希望大家在假期能把错误的题重新研究一下;最后,可以对一些相对薄弱但还明白的章节做一个集中突破。

第三,心理调整。一轮复习是非常紧张的,但内容相对基础,而且是按章进行;而开学后的二轮复习,知识内容综合性很强,而且主要以学生练为主,老师讲得相对少了。因此要求同学利用假期把心理状态调整好,把基础知识弄扎实,数学方法要熟练掌握,不要只是做题,要勤于思考,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虽然这个寒假对于高三同学很紧张很重要,但我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学习,还应多做一些室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以愉快饱满的心情投入到下学期的备考中去。

 

 

 

 

 


刘林辉老师寄语

 

图片

 

对现在高三学生来说,距离高考仅剩4个多月,我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的,可是那些挑灯夜战奋笔疾书的日子知道,那些寒风凛冽里为高考奔波的日子,它们都会变成日后你们迎接更美好人生的铺垫。
 

 

【主持人结束语】

 

迈出前行的步伐,才能到达最美的远方。祝福所有高三学子,都能开拓属于自己的更大、更远的舞台!

继续阅读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2017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