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镇: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跑出万户“加速度”

2021-12-27    来源:九江都昌发布    阅读: 

九广网讯:“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万户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持续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努力跑出乡村振兴万户“加速度”。

万户镇现代农业产业园

01

牵好产业兴旺“牛鼻子”,让乡村经济“强起来”。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只有产业兴旺了,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物质基础,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今年以来,万户镇着力把产业振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抓手,按照万户镇产业发展“一园三区六板块”战略发展思路,对刘仲村委会整体推进进行了村庄编制规划,将乡村旅游产业与民宿观光融合,投资110万元,打造了刘仲水上游乐建设。围绕一乡一园发展规划,进一步巩固拓展千亩市级产业园规模,并且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求,后期准备建设仓储、加工一体化要素单元。同时,以现有村级百亩产业基地为基础,强化项目衔接和政策帮扶,推进长岭毛豆、西湖蔬菜、民丰红薯三个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不断扩大产业种植面积和产品质量,打造万户镇产业新区。余下六个村结合各村的资源禀赋,集中流转土地,力争每个村都有一个面积在200亩以上、拿得出手的特色产业基地。结合秀美乡村建设,精细化打造“特色小镇+农旅”等优质高效项目,让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变为与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一体现代农业,激活产业兴旺“引擎”,释放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

万户镇民丰毛佬红薯产业

02

绘就生态宜居“山水画”,让美丽乡村“靓起来”。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万户镇紧盯突出问题、精准发力,一体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扎实推进村庄清洁、绿化行动等攻坚行动,变昔日“脏乱差”为“洁净美”,扮靓村容村貌的“颜值”。今年该镇实施村庄整治项目28个,惠及12个自然村,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等突出问题,截止当前所有村庄整治项目已全部完工,项目资金已100%下拨。二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该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集镇停车场和菜市场场地路面进行硬化,确保交通安全稳定、路面平整通畅。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集中整改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横塘、塘美村公厕改造、长岭、杨桥村危桥改造等,切实把为民服务解难题落到实处。三是着力提升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任务,筑牢生态环保防污线,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严控生态红线,严格落实封洲禁牧,严禁在禁养区域内从事各类养殖。实施自来水厂排污口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镇域内居民生活用水水平和质量。推动污水处理厂提档升级,扩大处理规模,确保水质达标。强化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坚持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小组长包户,整合中峰保洁员、村庄管护员、光伏购岗员3支队伍,进一步压实网格化责任,持续开展村庄内长效清垃圾、清杂物、拆临拆违等整治。

万户镇努力打造“绿富美”乡村

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志愿者护湖、清湖行动

03

奏响乡风文明“主旋律”,让淳朴民风“美起来”。

乡风文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环境,是“诗书传家远,耕读继世长”的人文积淀,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成风化俗。文明乡风关乎乡村精神风貌,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一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全国文明村镇,该镇以刘仲自然村移风易俗为切入点,针对湖区群众在人情消费中讲排场、摆阔气等陋习,实行“4321”责任机制,真正把陈规陋习刹下去,将文明乡风竖起来。二是提升精神文明建设。该镇广泛开展宣传和引导,帮助村民转变观念。该镇民丰村委会夏家自然村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结合“和睦家庭”“好妯娌”“最佳孝星”“模范党员”等评选活动,积极挖掘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宣传报道,为群众讲述移风易俗好故事。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群众评议工作,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镇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积极开展“万人太极”“广场舞大赛”“书画大赛”“歌唱祖国”等活动,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三是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以“乡风文明提升行动”为抓手,各支部积极开展“百善孝为先”“诚实守信”“节俭养德”“感恩行动大宣讲”等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逐步消除封建迷信活动,倡导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文明新风尚。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开展道德讲堂

精神文明蔚然成风

04

打造治理有效“新样板”,让农村社会“和起来”。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要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一是推动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该镇积极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完善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继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开展“村霸”问题专项整治。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持续深化平安和谐乡村建设,做好农村重大案事件防范处置工作,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安定稳定。二是推动村民自治实践。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逐步扩大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广度与深度,调动广大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人翁作用,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推动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深化“七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提高农民法治素养。结合“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及时排查各类社会矛盾,各村调解委员会及时就地调处矛盾,推动在全镇农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万户镇刘仲新村

05

谱写生活富裕“新篇章”,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乡村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一是巩固脱贫成果。该镇共有脱贫户704户2526人,根据“四个不摘”的要求,坚持把“三类人群”的排查、监测和帮扶作为常态化工作,全镇17户边缘户易致贫户、9户脱贫不稳定户和12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均落实了相应的帮扶措施。二是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拓宽脱贫户增收渠道是万户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答题”。产业帮扶方面,通过“基地+农户”的联结模式,发展产业基础设施合作社共18个,新扩了西瓜、红薯、油茶、覆盆子、小龙虾等一批产业基地,惠及人口1272人,带动341户农户务工就业,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就业帮扶方面,该镇全面落实务工就业帮扶措施,采取专车返岗、扶贫车间、农村公益性岗位、自主创业等帮扶措施,就业培训65人,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务工。消费帮扶方面,该镇工会采购帮扶产品23908元,帮扶产品采购合计252317元,帮扶销售产品2872423元,以实际行动落实好了消费帮扶各项政策;同时,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社会力量带销、电商直播促销等活动,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三是人才带动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该镇积极落实相关人才政策,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就业创业的吸引力度,扩大农村实用性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万户镇人脉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种植养殖技能科普等多种方式对农村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带民致富的能力。

产业园简介

产业园带动农户就业增收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新征程上,当牵好产业“牛鼻子”,绘就生态“山水画”,种下百姓“摇钱树”,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跑出乡村振兴万户“加速度”,奋力绘就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养殖种植技能科普

(来源:九江都昌发布)

责编:蔡钦       编审:张勇 李五一       监制:王辉
九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九广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九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九广网 电话:0792-8133378

首页 | 九江新闻 | 乡村振兴 | 人物访谈 | 阅来越好 | 公益在线 | 健康养生 | 九江旅游 | 教育专栏 | 房产财经 | 企业之窗 | 小池特刊 | 三农频道 | 看看九江 | 县市区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Copyright © 2016-2018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主管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办公电话:0792-8368018

服务邮箱:2308783315@qq.com

宣传合作:13330037773

办公地址: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侧楼(长虹大道8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法律顾问: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 林春秀律师 联系电话:18720196890 律师执业证号:136042012114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