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妹妹去相亲,对方是个私企老板,条件不错,就是学历比我妹妹低两档。不过,介绍人反复强调,人家是个爱读书的好中年,一直秉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理念在用功,所以学历什么的根本不是事儿。
我妹妹想想,也对,就去了。结果,听男方讲了一晚上养生大法和各种段子。而我妹妹说个墨菲定律,他就懵了。
回来后,介绍人问:“他是挺有文化的吧,你看出来了吧?”
我妹妹说,“还真没看出来。他平时都读啥书啊?”
介绍人说,“别的我不知道,但你看看人家这朋友圈,一天转发二三十条,这阅读量……”
2
认识一个朋友,挺牛的。别的不好说,有一点我觉得挺有趣:他能看出一个人读过多少书。他说,人读的书都在脸上写着呢。读书少的人,脸上常有一种狭促和盲目,这是精神饥饿的表现。因为读书能让人明是非、通情理,所以读书越多的人,精神上越不容易被困住,脸上也就更温和、自在些。
当然,人读书不是为了变好看的,也不只是为了变有钱。在这两个可能出现的附加值之外,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许多人都说过。
有人说,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它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世界。
有人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有人说,读书会让你内心笃定却又不会过于固执,它能让你看见他人眼中的世界,也能让你清楚地知晓自己。
还有一位网友说,长期读书的人会明显不同——公众场合偏于安静,发言时直戳重点、逻辑清晰;做起事情来专注度高,不会大声吵闹;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更快。
3
虽然人人都说读书好,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许多人,都只是看起来爱读书而已。
阅读,说到底是一种精神劳动。越是有用的书,读起来可能就越累,因为需要配合深入的思考,需要花费心力去理解其内涵。而读后的收益,却没那么立竿见影。很可能我们费了很大力气读完一本书,并不能立刻感觉到获得了什么。于是,许多人便没有耐心去等那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出现。
心态不对,行为就变形,结果就令人失望。
真正能从读书中获得益处和乐趣的人,往往都对阅读保有悦纳心和敬畏心——我知道这是一本好书,我读后将有所得,而我愿意安心地等那个好结果出现,不会要求立刻“变现”——这或许才是阅读时应有的心态吧。(来源: 李月亮 图/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