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重阳文化

2020-10-21    来源:九江广电报业    阅读: 

九江重阳文化

崔若林

“重阳”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易经》:“以阳爻为九”,将“九”字视为阳之极,两九相重为“重九”,日月并阳,故名曰:“重阳”。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推算到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传。东晋九江人陶渊明的借酒、菊而发议论的诗作《九日闲居》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表明魏晋之时,不但已经有了重阳(或重九)的节名,而且开始形成一些节俗。唐宋之际,重阳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朝野普遍重视、雅俗共赏的盛大节日。九江重阳节活动内容,有诸如登高、赏菊、祭祖、吃重阳糕、喝菊花酒、佩茱萸、放纸鸢等等。其旨在禳灾呈祥、平安康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活动内容的文化内涵,不断地得到发展丰富,使其底蕴厚重,形成具有地方特点、传承不止的九江时节文化。

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登高”、“插茱萸”就是重阳民俗文化的一种。“登高”有利强身健体,又是避灾的传说故事而形成的习俗,还有寄寓步步高升、前景光辉之意。“插茱萸”有除病去灾的意思。农历九月,风光幽美,山清气爽,登高环眺,看满目红遍,层林尽染,令人心旷神怡。旧时,武宁县城居民多于此日登北郊的印山、玉枕山,但见滔滔修河,烟波浩渺,水鸟低掠,百舸争流,远山近水,尽收眼底,饱览原野风光。今武宁新县城登高山(俗称丁家山),为前人重九登高而得名,旧志载:“登高山,县到河之南二里许,昔人佩茱萸采菊处也。”宋时修水余奭于安乡十一都下南坪(今黄沙港南坪村)一山上构亭,为重九登眺之所,此山因得名登高山,有客赋云:“茱萸酒,鹦鹉杯,百年此日几徘徊,相随明月下山去,犹有黄花插满腮”。今遗址犹存。浔阳城郊的庐山好汉坡、莲花洞一带和浔阳楼等景点,亦是登高望远的胜地,人们相约,或攀好汉坡,或登浔阳楼,或以文会友,或登高聚宴。诗人崔德煌有《重阳登浔阳楼》诗:“浪击烟汀独倚栏,楚天斜日带秋寒。江楼有客斟新酒,渚浦何人网旧滩。应见幽莺啼月露,谁将尺素托云端。鱼车已远青萍断,休听冯谖乱自弹。”重阳之日,湖口有雅兴的人相约登高,赏菊、吃螃蟹,文人墨客还题诗纪游。都昌、彭泽、九江县等地,过去一般读书人,常于此日结伴登高,摘菊花、插茱萸,佩药囊,避免灾难,有的还吟诗作赋,以为风雅。如今有众多学校借重九期间天高气爽之机,组织学生郊游或登山,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节临重九,赏菊东篱。”重阳赏菊始于陶渊明。1987年11月11日《科技日报》明确地写道:陶渊明栽培并欣赏的菊花为“九华菊”,白瓣黄心,花头极大,有的阔达二寸半之多,且有清香之气。重阳时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沉浸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 浥露掇其英”的意境中,他以隐居、吟诗、爱菊出名,后人效法,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如修水文人周晓群《咏菊》诗:“黄叶千山落,东篱绽几丛。清姿疏蝶影,瘦骨顶霜风。一瓣真情在,三秋雅趣同。谁人堪与友,终古话陶公。”深秋季节,金风萧飒,自然界百花凋零,惟独菊花凌霜怒放,妍姿不改,为园林和庭院室内的主要观赏花卉,九江人喜爱菊花的清逸高洁,绚丽多彩。一些园林单位,或城镇居民社区,或栽培菊花者,重阳期间举办菊展,供人们游园欣赏。九江人爱菊的程度至极,就连在重阳季节前后出生的小孩,都风行以“菊”为名字,如菊生、菊荣、菊霞、菊香、秋菊、玉菊、美菊,等等。

“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主要节令食品,它与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一样,家家户户都要吃。一是古时人们以岁时节日作为向神灵献祭的专门时间,新收获的食物是最好的祭品;二是与农业生产有关,重阳时节庄稼收获了,辛苦了大半年的人们也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于是家家磨米和面蒸糕。重阳糕的制作,历代均有所改进。据史籍记载,汉代以蓬草和黏黍米搅拌蒸煮为糕,名“蓬饵”;唐代以麻葛和糯米搅碎为糕,称“麻葛糕”或“米锦糕”;宋代以糖面和菊花蒸糕,称“重阳糕”或“菊糕”;明代则以糜粟粉糯米拌蜜,再加菊花蒸糕,仍称“重阳糕”。到了清代,重阳糕又称“花糕”,到了近现代,重阳糕的制作更为精细,品种也更多,有糖面的,有糯米蜜糖的等等,再加上菊花香味,十分可口。彭泽农村多于此日以绿豆和米,磨浆煎成薄饼豆粑,或做蒸粑,小吃一顿,以示过节,故有“岁到重阳豆粑香”之谚。都昌民间有当日吃糟习惯,以为当日吃糟,最能活血化瘀,舒筋和骨。武宁农村有自熬米糖食用的习俗。

“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蟹赏菊菊花天”。古时文人把赏菊、吃蟹、饮酒、赋诗作为一种风雅活动。如今产蟹地区的人虽然很少在吃蟹、饮酒时吟诗作对,附庸风雅,但仍然保持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优良传统,每每螃蟹上市更是最佳的呼朋唤友、以蟹会友之时。重阳期间,彭泽人在亲友聚会或宴请宾客时,餐桌上的招牌菜必是南瓜蟹,再佐以王朝半干白,推杯换盏间,美食在口,美酒把握,几乎完美。湖口大闸蟹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等显著特点,个大、肉肥、味美,当地人吃大闸蟹很有学问,即九月食雌蟹,此时雌蟹黄满肉厚;十月吃雄蟹,这时雄蟹蟹脐呈尖形,膏足肉坚。如此持蟹、饮酒趣味无比,美食文化气息十足。

九月重阳闻酒香。修水黄沙、黄港和上奉、何市一带旧称安乡、奉乡,当地人酿制酒的时间选在重阳节前后,叫做酿重阳酒,到来年称为“冬酒”。重阳时节酿的酒出酒率高,头年做好的酒封存到第二年,酒糟一般会变成红色,美其名曰“红娘过江”。能变成这种颜色,当地俗信主家财运好、喜事多、吉利。“红娘过江”酒是用纯糯米做成的低度甜酒,红红的颜色,浓浓的酒香,甜甜的味道,多饮不晕,醉不伤身,尤其是加入生姜、肉桂、枸杞子操过的酒,还有保健功能。酒中故事传城乡,酒使佳肴更生香。重阳之际,挽袖饮酒击案作诗,兴尽之末,觥筹交错就地酣卧,何等惬意,何等悠闲。曾参与清康熙十三年第五次编修《德安县志》的李必扬,有《九日重游阳居山》的诗:“结伴重登忆旧游,追陪杖履几春秋。山川不改当时色,风物还添此日愁。仰望白云空碧落,低看红树自沦州。茱萸酒罢频相问,破帽如今尚恋头”,诗中的阳居山就是今九仙岭,诗人“茱萸酒罢”后,回味无穷的自然也就是九仙岭下的九仙岭酒作坊产的九仙岭老酒了。 

九江重阳期间的祭祖风俗,反映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也包容了一定的文化要素。人们以虔诚的心灵祭祀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孝思和怀念。武宁旧志载:“重阳后聚族祭祖,会饮演剧,至深冬乃止。族有绅衿,设公席敬礼之。比年科名得隽者,裁会金为奖赏礼祀也,而鼓励人才之法寓焉。”“会金”指各乡设立的“宾兴会”基金,由殷实户捐出田地作会公产,所收租谷(金)作奖励学业有成者或资助家庭贫困者就读,延续至土地改革时以封建会产没收终止。瑞昌亦有重阳祭祖之规,谓之“秋祭”。德安民间兴给先人祭基和立墓碑。星子旧时也兴举行秋祭,全族聚集祭祖先(妇女不参加),商量族中大事,订立族法,今无此风。永修旧时乡村中有“重阳会”,即以宗族遗产利息,会宴家庭父老兄弟。民间的“兄弟会”“姐妹会”办于此日咸聚一堂,觥筹交错,共叙往事,联络感情,耗资在会费利息中支取;此外该县西南地区还有上坟烧香祭祖的风俗。九月九日,在一些山区于此日举行庙会,朝山、朝拜娘娘庙、东岳庙、药王庙,以上例会至20世纪50年代后自止,80年代后又有些许兴起。

风筝又称纸鸢,重阳期间亦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有《竹枝词》:“茱萸遍插弟兄齐,相约登高上翠微。郭恕从今添画本,满岗都放纸鸢飞。”重九登高、儿童争放纸鸢以为乐,盖无处无之。“迎风昂首傲苍穹,万里晴空飘彩虹。何事怎能天上舞?只缘一线表奇功”。放风筝要长时间昂首仰望,还要奔跑疾走,举臂牵引,此时郊外天高云淡,景致怡人,空气清新,对人的健康尤为有益,它能够纳清吐浊,将身体内不清洁的气体悉数排出,可以说是消除肺胃积热的一种妙法。正如宋《续博物志》云:“今之纸鸢,引丝而上,令小儿张口望观,以泄内热”。如今,浔城及各地一些小学校,为了学生身体健康,活跃课外活动内容,重阳节期间组织风筝放飞比赛,有的学校还举办“风筝节”。

九江俗谚“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重阳与端午一样,亦被称为“女儿节”,民间妇女习惯重阳节休息一下,嫁出去的闺女要回娘家吃重阳糕。旧时农村学校的学生要给先生送糕,请先生吃饭。以往农村人家厨房设柴灶,灶形大,人口较多的家庭是大、中、小锅三联,大锅用于煮猪饲料,中、小锅煮饭、炒菜。灶膛里可畏水壶、土罐。灶高一米宽二米左右,一律背向水缸,门朝通风处,中砌烟囱,高出屋顶,九江农村居民兴选重阳建灶,意为万事如意,最为吉祥,故有“重阳灶,节节高”之说。

九江各地还有诸多与“重阳”相关的俗语和习惯。如“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在江边走”“三月三,九月九,破船莫在江边守”天气谚语,意为农历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一般都有恶劣天气出现,随时都有洪水、狂风的可能,人不宜在水边走,破船不宜停在江边,应该去安全的地方躲避;“吃了重阳酒,夜工不离手”,意即农村从此进入秋收冬种的农忙季节,农活很多,有时白天干不完的活,还要打打晚工;“九月重阳,移火进房”“八月中秋,烤火不羞”表示气温将逐渐下降,冷的时候很快就要到了;“重阳重阳大夥进房,燹风妇子室处,意亦多风雨宜种油菜”等等。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九九重阳,敬老久久。阳与寿同质,因而九九重阳日,除有别的文化内涵外,还有敬老祝寿之意。老年人经验丰富,阅历深广,更加成熟和充满睿智,当然值得尊重。敬老、养老,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一个具体内容,也是九江重阳文化的一大特点。时至今日,在九江人的传统观念中,重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在国家将重阳节确定为敬老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敬老风尚蔚为可观,九江各地旅游景区景点,在城区乘坐公共汽车……等方面,对男70岁、女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等等。机关、团体、农村、街道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老干部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高取趣,有的邀请老人参加庆祝会,观看文娱演出,有的组织到医保单位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不少家庭晚辈也会搀扶着体弱的长辈到郊外、公园等处活动活动,享受天伦之乐。

重阳时节,古今九江诗人作家,对重阳节自是充满着深情厚爱,吟咏应景诗篇甚多。每到重阳,人们忘不了这些脍炙人口的佳作,倍增雅趣。酷爱田园风光的诗人陶渊明对重九景象的生动描绘:“露凄暄风息,气彻天象明;往燕无遗形,来雁有余声。”淡泊的气质,宁静的景象,衬托出“九日闲居”的绝妙氛围。当代作者刘斌《长相思·重阳寄友》:“又重阳,忆重阳,犹忆东篱赏菊黄。摇风缕缕香。念家乡,梦家乡,雁阵排空诗几行。夜阑情未央”。李华白《重九登南山》:“已无风雨也无哀,云淡天高爽气回。蠡水微波迎日出,南山丛菊送秋来。怀苏有兴寻诗碣,访古何妨觅钓台。酒虎诗龙逢盛会,重阳佳节共传杯。”杨长华《重阳数字说乡愁》:“九九重阳不息盅,八杯七两上头蒙。六亲无见他乡客,五指难弹故里风。四海田园家菊艳,三山荒岭野枫红。二分竹屋和诗韵,一片秋心对晚空。”周家声《重阳浩山行》:“千年柳墅物华浓,兆吉晴空映日红。篱畔黄花含笑意,乡间白果展芳容。重冈挺秀观新景,沃野飘香觅旧踪。大浩峰巅云淡淡,乔亭夜幕月溶溶。”匡金华《重九登庙岭》:“露冷山溪道,叶红一树秋。修江飘玉带,抱子揽中流。耳听明时曲,心倾盛世图。新村娱美景,故里乐丰收。”

九江重阳文化,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地域文化交融的加强,渐行嬗变,趋向文明进步的倾向渐为显著,健康的、开放型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九江重阳文化,已植根于每个地域,每一个九江人的心中。

责编:蔡钦       编审:张勇 李五一       监制:王辉
九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九广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九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九广网 电话:0792-8133378

首页 | 九江新闻 | 乡村振兴 | 人物访谈 | 阅来越好 | 公益在线 | 健康养生 | 九江旅游 | 教育专栏 | 房产财经 | 企业之窗 | 小池特刊 | 三农频道 | 看看九江 | 县市区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Copyright © 2016-2018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主管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办公电话:0792-8368018

服务邮箱:2308783315@qq.com

宣传合作:13330037773

办公地址: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侧楼(长虹大道8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法律顾问: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 林春秀律师 联系电话:18720196890 律师执业证号:136042012114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