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冬饺,念医圣,来年多安康!

2020-12-21    来源:诗词天地    阅读: 

一年又冬至,人间大团圆。

每年的冬至来临,白昼逐渐变长,阳气上升,意味着春始初盛,万物复苏,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好日子。

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所以到了这天,北方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寓意身体健康,也蕴含着对来年最美好的祝愿。

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冬至吃饺子,其实就是为了纪念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啦!

关于这个习俗,其实还有一个小故事要分享给大家。

饺子的故事

相传,东汉时期,张仲景行医救人,医者仁心,深受百姓的爱戴,被任命为长沙太守。

他著写了《伤寒杂病论》,还曾留下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那年他告老还乡,正是冬天,寒风刺骨,雪花飘飘。

他走到白河岸边,看到那些为生活东奔西走的穷乡亲们,面黄肌瘦,衣不遮体,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是难受。

于是他叫执事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个棚子,盘上大锅,在冬至的那天开了张,给穷人舍药治冻伤。

舍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娇耳”下锅。然后分给来讨药的人们,每人给一大碗汤,两只“娇耳”。

人们吃下“娇耳”,喝了祛寒汤,只觉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冻伤很快就治好了。

后来,张仲景病重,长沙和南阳的人们因为埋葬地的问题发生了分歧,争吵不休。

张仲景说:“我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我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了,你们抬着我的棺材,向长沙方向走,灵绳在哪里断了,你们就把我埋在那里吧。”

众人一听,便不再争论了。

那年冬至那天,张仲景离开了人世。

遵照他的遗嘱,南阳和长沙的人抬着棺材上路了,走到当年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灵绳忽然断了。

众百姓忙打墓,下棺,填坟,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昼夜不停,就形成了今天的医圣祠。

张仲景在冬至寿终,又埋葬在以前冬至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所以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吃,久而久之,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便由此而生了。

饺子的营养价值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吃饺子的习俗演变至今,其实还有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饺子的营养价值其实十分高的,非常适宜冬季进补。

饺子皮是面粉,属于主食,给人体提供热量来源;

饺子馅荤素搭配,有菜有肉,营养多样化,更容易促进吸收;

而且吃饺子有利于控制进食数量,这个“度”也是在吃其他食物时所较难达到的。

饺子的品种

饺子演变至今,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各地甚至根据地方特色衍生出了不少名品。

如广东用澄粉做的虾饺、上海的锅贴饺、扬州的蟹黄蒸饺、山东的高汤小饺、东北的老边饺子、四川的钟水饺等,都是受人欢迎的品种。

西安还创制出饺子宴,用数十种形状、馅心各异的饺子组成宴席待客,一种吃一个,口口不同,很是让人惊喜。

饺子的美好寓意

除此之外,饺子馅料的选择其实也饱含着不同的美好寓意。

比如最常见的韭菜馅预示着“久财”之意,白菜肉馅即“百财”之意。

香菇最有养生功效,将其包进饺子馅里寓意着鼓财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饱鼓之意,谓之“鼓财”。

还有最近兴起的酸菜馅,据说有“算财”之意。

而芹菜馅则为勤财之意,勤即经常,频繁的源源不断,谓之“勤财”。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到了,寓意着万物开始复苏,春天也不远了。

大家都说“万事开头难”,鼠年作为一纪轮回的第一程,这一年,我们实在是经历了太多太多。

所幸的是,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们华夏子孙,团结永驻;无论何时何地,我们中国人民一呼百应!

苦难还未过去,我们仍旧不能放松警惕。在这个阳气初生的大吉日子里,那一碗暖暖的饺子,也当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安慰。

时光不管不顾的向前,我们仍然对未来充满着期望。

今天,是纪念“医圣” 张仲景的日子,我们也该相信,未来不管如何,先人们的智慧将始终指引着我们向前,他必将保佑着我们,奋勇冲锋,无所畏惧!

无论前方路途如何,中华儿女都将携手奋进,砥砺前行,这是中国人的血性,亦是中国人的国魂!

冬至已到,白昼渐长,拉长了思念,增长了牵挂;黑夜渐短,缩短了心距,加深了情谊,惟愿诸君在新的一年,万事都如意,万时皆安康!(来源:诗词天地)

责编:蔡钦       编审:张勇 李五一       监制:王辉
九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九广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九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九广网 电话:0792-8133378

首页 | 九江新闻 | 乡村振兴 | 人物访谈 | 阅来越好 | 公益在线 | 健康养生 | 九江旅游 | 教育专栏 | 房产财经 | 企业之窗 | 小池特刊 | 三农频道 | 看看九江 | 县市区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Copyright © 2016-2018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主管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办公电话:0792-8368018

服务邮箱:2308783315@qq.com

宣传合作:13330037773

办公地址: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侧楼(长虹大道8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法律顾问: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 林春秀律师 联系电话:18720196890 律师执业证号:136042012114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