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黝黑、身体结实、精神饱满,初见闻朝鲜,从他的脸庞和体魄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位饱经风霜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农民。“以前这里是荒岛,现在已成为一片绿色的海洋。”闻朝鲜自豪地指着对面的长江孤岛——江中岛。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数千亩的白杨远远望去像挺拔而立的哨兵守在乡村的沃野上。
谁能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这个孤岛上居住着700多户2000多名村民,在这个无公路、无学校、无医院、无电灯的“四无”村庄,出入都要乘轮船。改革开放以后,村民嫌这个地方贫穷落后,生活不方便,都先后搬离了这个孤岛。
1993年,年满42岁的闻朝鲜面对着这样满目疮痍一片荒凉的荒滩,暗自下定决心,要将这里利用起来,变成绿色家园。说干就干,敢于吃改革开放的“第一只螃蟹”的他一口气投入80万元取得了承包江中村的10000余亩土地的经营权,并迅速种了4000余亩的芦苇,这使当地的村民都闻而惊叹。
芦苇销路非常好,很多造纸厂上门抢着收购,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源。正当闻朝鲜的芦苇种植事业如鱼得水时,一场无情的大火让他的努力付之东流。望着燃烧余灰未烬的芦苇,闻朝鲜心中的泪水没有往外流,只不过是重头再来。1998年,闻朝鲜重新调整了创业之路,再次投入180余万元,从外地购回16万株杨树苗,种植3000余亩速生杨树。因土地适宜,气候温暖,水肥充足,不到几个月杨树苗长势喜人,成活率达95%,望着几千亩绿茵茵的杨树幼林,闻朝鲜心里怀着无限喜悦憧憬着下步的宏伟创业规划。
天有不测风云,又一场天灾不幸降临。就在这一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江中岛被洪水淹没,春天刚刚栽下去的杨树苗全部被水淹死。这一场水灾让他损失近200万元。看着淹死的一棵棵杨树苗,闻朝鲜欲哭无泪,一个人站在荒滩上默默发呆……不久,他被病魔缠身倒了下去了,十几年的积蓄全部打了水漂,全家人天天都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村民们都认为闻朝鲜这次彻底完了,再难翻身了。“当时,真的想就这么放弃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这位朴实农民的脸上多了一些无奈的苦笑。
两次失败不但没有击垮闻朝鲜,反而激起闻朝鲜的斗志。2008年,全省掀起了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序幕,这给闻朝鲜的事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闻朝鲜在林间套种棉花等经济作物,以短养长,有效地解决了林业投入时间长、收效慢的问题。他还利用林改优惠政策,向县信用社贷款430万元,解决了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为了步入营造林快车道,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他实现了现代化耕作技术,购买了农业机械设备。
“如果不在人工上节约劳务工时费,那就没法生存,我们必须要用大型机械。”说起机械化操作,闻朝鲜直夸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好处。“过去种2000多亩棉花,要请300-400人捡棉花,做饭都是三个人,毫无效率可言,现在不到10个人做同样的事,轻轻松松。”
自2014年开始,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给予补贴,农机的普及对于土地流转、规模种植极为有益。
如今的江中岛上,数千亩杨树成熟林绿阴满地,3000余亩有机稻像绿色的地毯在江风的吹拂下此起彼伏。从荒废长满杂草的10000多亩江中岛,到现在数个有机认证的农作物基地,这片闻朝鲜梦中的绿色海洋终于成为现实。
“这些年来为国家提供有机商品粮2000余万斤,油菜籽500多万斤,芦苇3000多吨,工业用材林5000立方米,还有其他的农副产品……粮油加工厂每年的总产值都在800万元以上。”看着眼前这位貌不出众、饱经沧桑的普通农民,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心中感慨万千。他的人生如同眼前的长江水:有时像旋涡湍流来回转圈,停滞不前;有时奔腾咆哮,一泻千里……其实只要有一颗勤奋、善良的心,在哪里都会都会发光发热。如今,这位“现代愚公”正在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他的长江绿岛梦会一直持续下去,一代又一代守护这座长江绿洲。
正是这股韧劲,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闻朝鲜也得到了社会认可,荣获“全省种粮大户”的美誉,并于2015年9月评为“全省劳动模范”。(来源 九江彭泽发布 文/袁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