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类家常菜看似健康,其实是心脑血管疾病元凶!

2020-12-03    来源:健康养生    阅读: 

人们总说:叫外卖、下馆子不健康,倒不如自己做的家常菜好。那么,家常菜真的够健康吗? 一道家常菜是否健康,关键在于烹饪的方式。

如果食物不经过合理的烹饪,可能会导致这个家常菜成了“三高菜”,即高油、高盐、高糖。可想而知,长期吃这样的家常菜,不仅容易长肉,还隐藏着健康隐患!

高油菜

易发胖,引发多种慢性病

摄入过多的油脂,无疑为身体埋下一个“定时炸弹”,轻则出现发胖的趋势,重则诱发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一项长期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早逝人群中,近一半人的死因与油的摄入量过多有关。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项新研究称,现在人们平均每天摄入热量相当于每天多吃一顿汉堡套餐,可能会使大脑功能退化。

其实,很多人以为自己吃的是日常又健康的菜,没想到每一口都像在喝油!


水煮类:水煮鱼、水煮牛肉

很多人喜欢水煮鱼麻辣浓重的口感,但是制作水煮鱼,鱼片要先用沸水焯一下,配上豆芽,撒满辣椒与花椒,再浇上滚滚的热油。鱼片完全在油里“潜泳”,不是水煮鱼,而是油煮鱼。

红烧类:红烧茄子、干煸豆角

茄子、豆角在烹饪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油才不会被烧焦。而且加入其他配料后,这两道菜的热量瞬间高了几十倍不止,吃一口可以感受到满满的油。

油炸类:炸藕盒、地三鲜

土豆、莲藕的营养很多,但它们含有大量淀粉,而淀粉吸油。如果这两种食材通过高温油炸的方式烹饪,营养成分会严重流失,越吸越多油。 如100克的土豆蒸熟后可提供70千卡能量,炸成薯条后,能量则增加2倍之多。

干锅类:干锅娃娃菜、干锅土豆

这些干锅菜为了保持口感,大多食材都需要经过“过油”的工序。这样一来,干锅菜的含油量就大幅提升了。

高糖、高盐菜

血压升高,加速衰老

糖、盐是家常菜中的常用调味料,尤其是盐,基本每个菜都会放。然而,摄入过多的糖和盐,是导致高血压的“元凶”。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嗜糖的危害与吸烟相当,长期摄入高糖饮食,会让寿命缩短10~20年; 此外,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每年约165万人因吃盐过多引发心血管病致死。

那么我们摄入多少盐和糖比较合理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的成年人一天摄盐量不超过5g,摄糖量最好控制在25g内。 

糖醋类:糖醋鱼、糖醋排骨

糖有提鲜、增味、上色等作用,为了提高菜肴口感,糖醋鱼、糖醋排骨、糖醋里脊等家常菜含糖高,糖尿病患者注意少吃。 事实上,鱼肉最好用蒸、炖等低温方法烹调,或不经油炸,稍微煎一下后红烧。

小炒类:鱼香肉丝、西红柿炒鸡蛋

鱼香肉丝兼具甜、酸、辣的口感,配饭吃很美味,但这道菜油多、糖多、盐多,大概需要用30g白糖和30g油,肥胖者、“三高”患者应少吃这道菜。 西红柿炒鸡蛋看似健康,却可能刺激血管。这道家常菜一般放20g以上的糖,以控制口味。

同时炒鸡蛋时要多放油,无形中增加了“高糖、高油”,不控制量且常吃是不健康的。

咸汤:冬阴功汤、罗宋汤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风险评估组分别对130款常见的汤水,进行钠含量的检测,结果发现,所有汤水的平均含盐量为1.8g。 也就是说,喝两碗半的汤,一天摄盐量就超标了!

在此建议大家,喝汤最好选择蔬菜汤,如冬瓜汤、蘑菇汤等,这类汤比肉汤更清淡。

支招

怎样制作一道健康的家常菜

高油、高盐、高糖的家常菜确实不利于健康,且容易使人发胖,若想做一道健康又不易发胖的家常菜,其实一点也不难。 以下的烹饪小贴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控  油

1、用水或高汤取代油,炒菜时不要一次性倒一大碗水进去,先加几勺水,炒干再加;而用高汤炒菜可增添鲜味。

2、炒完菜后把锅斜放2分钟,等到菜里的油流出来再装盘,这个方法适合青椒、莴笋等吸油少的蔬菜。

3、烹饪肉片时,可用水焯法,即用沸水把肉片快速烫熟。肉类本身富含脂肪,水焯后表面会有一层水,隔绝了油的渗入,口感更清爽。 

4、把肉煮到七成熟再切片炒,这样就不必为炒肉单独放一次油。 

5、凉拌菜最后放一勺香油或橄榄油,马上食用。这样油的香气有效散发出来,而食物还没来得及吸收油脂,油脂自然少了。

控  盐

1、少放高盐调味料,可用天然香料或佐料来代替调味。 

2、用醋或柠檬汁的酸味,可以强化盐的咸味,菜会变得咸淡适中。

3、做菜时,可在菜快煮熟再加一点盐,这样不仅保留咸味,还可以少放盐。

4、使用限盐勺、限盐罐,选择低钠盐,降低摄盐量。

其 他

 

1、炒菜的顺序:炒菜先炒肉再放菜,最后加葱姜蒜、盐等调味品。如果先下葱姜蒜爆香,大蒜中最有营养的硫化物,容易被油的高温破坏。此外,这样还会影响香料的味道,导致营养流失。 

2、煮汤要做好:汤快好时再放盐,减少钠的摄入;边尝汤味边加盐,每次只加一点;煲汤后记得去掉上面的油脂,如鸡、排骨、骨头等炖煮后会出油,最好先把上面的油脂撇出来。

责编:蔡钦       编审:张勇 李五一       监制:王辉
九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九广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九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九广网 电话:0792-8133378

首页 | 九江新闻 | 乡村振兴 | 人物访谈 | 阅来越好 | 公益在线 | 健康养生 | 九江旅游 | 教育专栏 | 房产财经 | 企业之窗 | 小池特刊 | 三农频道 | 看看九江 | 县市区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Copyright © 2016-2018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主管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办公电话:0792-8368018

服务邮箱:2308783315@qq.com

宣传合作:13330037773

办公地址: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侧楼(长虹大道8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法律顾问: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 林春秀律师 联系电话:18720196890 律师执业证号:136042012114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