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月饼”真能敞开吃吗?

2022-09-09    来源:科普中国    阅读: 

月饼作为中秋佳节的时令美食,香甜酥软的口感,琳琅缤纷的馅料,再加上圆满甜蜜的寓意,对很多人来说都具有不可抵挡的魅力。然而由于糖分偏高,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却是“爱饼在心口难开”。

月饼行业为了适应更多人对健康的需求,以木糖醇作为甜味的来源,打造出“无糖月饼”来满足人们对美食和健康的双重追求。然而,糖尿病人和减肥人士真的就可以放下心里负担、彻底敞开享用了吗?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关于无糖月饼的话题。

一、不额外添加≠彻底无糖

首先,这个“无糖”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已。

淀粉是月饼面皮的主要成分,而它本质上是碳水化合物,最终还是会分解为糖。再包括某些月饼馅料中的花瓣、果脯等成分,其实都或多或少含有糖分。

这种月饼之所以会称之为无糖,其实是指不含添加糖,比如蔗糖、麦芽糖、果糖等,取而代之的是木糖醇这类代糖,由它们代替添加糖来负责提供甜味。所以,无糖月饼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没有糖,只是没有添加糖而已。

二、“适量食用”很重要

糖尿病患者由于出现了糖代谢的紊乱,需要严格限制糖的摄入,尤其是添加的添加糖中常用的葡萄糖、蔗糖、果糖等。添加糖升糖指数非常高,对血糖影响太过剧烈,容易加重并发症的发生。

而木糖醇等代糖带来甜的口感的同时,并不会加重胰岛负担,更不会影响血糖水平。所以,糖尿病人是可以食用木糖醇的。不仅仅是木糖醇,包括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和爱德万甜其实都属于代糖,在食品行业应用广泛,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适量食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之所以要限制糖的摄入,主要是为了控制总能量。因此,无糖月饼虽然可以吃,但还是要注意控制量。因为无糖月饼中虽然没有了蔗糖,但淀粉依然会转化为葡萄糖,进而影响血糖。而且月饼内的油脂含量仍然很高,油脂含有比碳水化物高得多的热能,而控制糖尿病的要点之一就是控制热量。

所以,无论是无糖月饼还是其他代糖食品,糖尿病人都可以吃,但是一定要学会控制量,敞开了吃同样会出问题的。

三、代糖也有一定的健康风险

其实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包括有瘦身需求的人士,也同样要注意这个问题。包括无糖月饼在内的无糖食品可以食用,但若吃太多,还是会给减肥之路徒增障碍。

而对于爱美人士,无糖月饼和其他代糖食品则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添加糖被认为可能加重体内氧化与炎症,从而加剧老化。代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但是,代糖也存在着一定的健康风险,例如甜味剂会增强食欲和对甜食的渴望,可能会干扰体内能量的代谢等,因此太过依赖代糖依然不可取,还是要从根本上戒除对甜食的过度依赖。

四、为什么有的“无糖月饼”吃了会拉稀?

去年关于“无糖月饼”曾有一则新闻上了热搜:

后来经过调查,是因为在采购环节,选择了用麦芽糖醇代替蔗糖的低糖月饼,导致部分人群不耐受,从而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

麦芽糖醇(英文名Maltitol)是由淀粉水解、氢化、精制而得的双糖醇,是白色结晶性粉末或无色透明的中性黏稠液体,属于功能性甜味剂食品。

它通常被用作糖的替代品,其甜度与蔗糖基本相当(是蔗糖甜度的80%-95%),热量仅为蔗糖的1-5%,正好满足了当下越来越多的无糖标签和“零卡路里”食品追求者的需要,因此也往往被宣传为“零卡”食物。

麦芽糖醇的优势特点虽然被公认并且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糕点、糖果、乳制品等食品配料中,但其在人体中只能被部分消化且吸收率极低,容易造成大肠内的渗透压升高,导致水分不易被肠道吸收。

因此,如果人体过量摄入麦芽糖醇,会引起胃痉挛和腹胀,出现肠鸣、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

虽然有文献报道说摄入量超过100g/人/天,才会导致肠胃不适症状,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并没有达到这个量也可能会出现腹泻症状,尤其是患有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人群的糖醇吸收不良发生率相对更高,出现的症状也会比较严重。

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与其他碳水化合物一起食用含麦芽糖醇食品时,会加重胃肠不适症状。

美好的季节,轻松的假日,与亲朋好友共叙情谊的同时,对美食的享用也一定要适量,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幸福的根本所在。

(来源:科普中国)

责编:蔡钦       编审:张勇 李五一       监制:王辉

上一篇:老年人如何健康吃月饼

下一篇:没有了

九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九广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九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九广网 电话:0792-8133378

首页 | 九江新闻 | 乡村振兴 | 人物访谈 | 阅来越好 | 公益在线 | 健康养生 | 九江旅游 | 教育专栏 | 房产财经 | 企业之窗 | 小池特刊 | 三农频道 | 看看九江 | 县市区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Copyright © 2016-2018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主管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办公电话:0792-8368018

服务邮箱:2308783315@qq.com

宣传合作:13330037773

办公地址: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侧楼(长虹大道8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法律顾问: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 林春秀律师 联系电话:18720196890 律师执业证号:136042012114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