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挺立的匡庐脚下,潺潺流淌的濂溪旁,有一个名叫周家湾的村落。怀着对先贤周敦颐的无限敬仰,千年来,这里的人们一代又一代诵读着《爱莲说》,一遍又一遍地传唱着清官曲。
周敦颐(1017年-1073年)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因晚年在江西庐山莲花峰下傍水而筑“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为纪念周敦颐,九江市庐山区后更名为濂溪区。
周敦颐一生为官清廉高洁、正直不阿,所到之处实绩斐然、断案无数。周敦颐二十四岁时曾任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修水县)主簿,四年任满,因政绩突出,调任南安军(今江西大余)司理参军。时任转运使王逵为人凶悍,坚决要处死一名依法律不该处死的囚犯,慑于权势,众人都不敢与之争论。只有周敦颐据理力争,王逵不听,周敦颐把笏板重重摔在地上,准备辞官以示抗争,他气愤地说:“难道可以这样做官吗?为了取悦上级竟要处死不该处死的人,这样的事情我做不了!”王逵听后终于有所省悟,不再一意孤行。事后,王逵对周敦颐刮目相看,并多次向朝廷举荐他。后来,周敦颐调任南昌县令,再提拔至广南东路提点刑狱,他都以为民昭雪蒙冤为己任,深入调查,不枉不纵,更不受权贵牵制,深受百姓爱戴和拥护。
任永州通判时,周敦颐的侄子仲章想求个一官半职。周敦颐断然拒绝并耐心解释,临走时周敦颐还特地写了一首《任所寄乡关故旧》,其中有一联云:“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官清赢得梦魂安”是周敦颐坚持一生的为官之道。
也是在此期间,周敦颐撰写了一篇《拙赋》:“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全篇仅四十字的《拙赋》,集中表达了他宁拙毋巧、立诚立信的政治思想,不巧言令色,不阿谀奉迎,也正是他为官一生的真实写照。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指寡妇),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苏轼更曾感慨“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因抛彭泽米,偶似西山夫。”
周敦颐一生勤俭清贫,淡泊名利。朋友想为他新建一所住宅,他知道后连声谢绝,唯恐奢靡以使百姓效仿。他清廉治家,从严教子,两个儿子都高中进士,长子官至司封郎中,次子为徵猷阁待制。他做官时,俸禄并不低,但他却散以济贫,或开办学校,或修缮学堂,最后连自己看病都拿不出钱来。周敦颐病笃,好友赶来家中探望,发现其家中“服御之物,止一蔽箧,钱不满数百”。周敦颐逝世后,朝廷赐谥号“元公”。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周敦颐的一生是“拙者”的一生,更是“德者”的一生、“廉者”的一生。(濂溪区纪委监委 徐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