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广网讯(九江广电全媒体记者 袁洁)2022年“双十一”网络促销活动已拉开帷幕,各大电商平台为吸引消费者下单,早早铺天盖地地推出花样繁多的促销活动。与此同时,各种网购陷阱层出不穷:先涨后降,促销活动名不副实;低价套路,附加各种条件;混淆“定金”与“订金”,定金不退;中奖陷阱,盗取付款信息……玩不转的规则看不见的套路,让消费者头疼不已。为此,记者采访了九江市市场监管局网监科四级主任科员张伟,教大家如何规避消费陷阱。
选择正规商家,减少受骗概率。正规平台或独立网店一般在主页下方会有通信管理部门颁发的ICP认证号、市监局颁发的电子营业执照图标和公安局的备案图标;平台内网店会在首页公示营业执照照片、左上角显示主体资质、最下方“经营证照”或电子营业执照图标,点开后主要显示公司名称、注册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主要信息,大家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或微信小程序进行核验。选择网店时,谨慎对待未经认证或非正常弹出的网站链接,避免误入“钓鱼网站”。
不可迷信低价,警惕价不副实。“双十一”期间,是商家历时多年打造的“促销节”,线上线下市场笼罩在“巨惠特卖”“全年最低”“限时抢购”“爆款秒杀”的宣传迷雾当中,给消费者形成“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预期。但实际上,一些不良商家“双十一”促销价格未必真实惠,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涨后降”的套路,有的商家设置各种花式“买赠”,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还可能会是全年最贵。
审视广告宣传,熟悉折扣规则。商家往往会在商品宣传中利用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来误导消费者,消费者不要盲目轻信广告宣传,应看清该商品的详细信息。对于网上价格与实体店价格过于悬殊的商品,或者宣称优惠但未按规定明确优惠时限等条件的,不要盲从轻信,更不要被所谓的打折让利所诱惑,而应谨慎购买。对于领取红包、预售价、领券立减、跨店满减、店铺优惠等各种促销活动,消费者应仔细了解各类红包及优惠券的使用规则,并提前向客服咨询清楚是否存在使用门槛,避免出现满减不减,优惠券不优惠等情况。
看清格式条款,谨防“定金”陷阱。消费者要特别关注平台或网站格式合同中有无霸王条款,如“一经售出概不退换”“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等内容,或为消费者退货额外增设条件,做好自我防范,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前应仔细查看商品的预售介绍,咨询客服支付的到底是“定金”还是“订金”,明确“定金是否可退”等问题,并保留订单截图、与卖家沟通时的聊天凭证等下单凭证,便于产生纠纷进行维权。
保持清醒头脑,杜绝贪婪心态。“双十一”等网购大促期间往往是网络诈骗活跃期,各类诈骗如钓鱼木马、中奖诈骗、退款诈骗、货到付款诈骗、秒杀诈骗等让消费者防不胜防。电商大促期间的各类陷阱归根于信息泄露和消费者贪念心理。不良商人通过非法技术手段获取买家购买的某项商品信息,然后冒充网购客服人员给买家打电话,然后通过线上途径给买家发送钓鱼链接,一旦买家点击链接并填写信息,不法分子即获取了买家的账户名、卡号、密码等付款信息,完成诈骗。
明确发货时间,到货务必验货。“11.11”期间,物流交易量激增导致很多商家不能如约发货,一些商家会采取“虚假发货”的手段避免被投诉,即交易页面显示已发货,却迟迟不显示物流信息。小编提醒消费者应提前制定购物计划,若购买的是生活急需品,应与商家确定发货时间,或避开“11.11”物流高峰期,避免延迟发货带来的损失。在签收快递物品时,务必开箱验货,遇有不符合情况时应当面拒签。对于已签收的物品,要对必要的包装保留适当时间,做好包装物品的处置,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保存购物凭证,做好消费维权。消费者在购物时要提前了解商家发货及退换货政策,保存好聊天记录、订单信息、支付信息、促销优惠截图等相关购物凭证,并向商家索要发票或者收据。消费者在拆开包裹前,可以打开手机录制视频,将包裹外观、快递信息、开箱检查等重要信息拍摄清楚,一旦发现商品有问题要立即联系商家并拒收商品。当发生消费纠纷时,可利用保存的交易过程中的聊天记录、购物凭证、快递单等信息进行协商处理。如自行沟通未能解决问题,可先向平台客服进行投诉或拨打网店管辖地12315投诉热线举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