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广网讯(九江广电全媒体记者 柯书波 王陈 汤雅芬 陈勇 瑞昌台)瑞昌市坚持把发展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根本之策,建立“抱团取暖”新机制,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村强民富的脱贫新路。
在瑞昌市横立山乡青岭村的翠冠梨产业扶贫基地,57岁的戴大义正在基地里干活,虽然天气有些炎热,但他做起事来却分外的卖力。
瑞昌市横立山乡青岭村村民 戴大义:“我在这里整整枝,摘摘果子,还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一年差不多有两万块钱的收入,我现在脱了贫,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在青岭村,像戴大义一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稳定脱贫的还有很多。青岭村是省“十三五”贫困村,之前村里村民基本都是靠自己独自种植翠冠梨来维持生活,不仅销售较难,而且产量还不高。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青岭村将翠冠梨发展定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建立了翠冠梨产业扶贫基地,将分散经营的种植户以及有致富意愿的贫困户联合起来。
瑞昌市横立山乡党委书记 幸义甫:“为全村每年带来(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带领全村19户贫困户脱贫,我们最多的一户一年通过发展翠冠梨产业收益可达到2万以上。”
发展产业既是带动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更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最可靠最有力的支撑。夏畈镇通过种植秀珍菇,带动贫困户就业,拓宽致富渠道。
记者 汤雅芬:“我现在是在瑞昌市夏畈镇秀珍菇扶贫产业基地,在出菇车间我们看到工人们正在采集秀珍菇,根据基地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这里每天的产量可以达到一千多斤,而且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瑞昌市夏畈镇小桥村村民 范金桃:“我们基本天天都有活干,一个月下来差不多都是三四千块钱一个月。”
秀珍菇扶贫项目是夏畈镇辖区内12个行政村联合实施的“党建+扶贫”项目,通过“强村带弱村、先进带后进、能人带穷人”的方式,把12个行政村资源统一整合,“抱团取暖”共同发展。
瑞昌市夏畈镇人大副主席 朱振国:“按照我们年生产60万菇包来测算,大概年销售额在350万左右,纯利润大概在120万左右,给每个村村集体收入增加5到10万,村集体经济收入里面有一部分可以带动各村失能、弱能贫困户以及边缘户,每年至少增收一千元以上。”
近年来,瑞昌市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方式,加大对产业项目的投入,重点打造了秀珍菇、翠冠梨、柑橘等一批特色扶贫产业。目前,共创办扶贫产业基地71个,带动1500户贫困户增收,贫困发生率也由2016年的3.05%降至0.12%。
瑞昌市副市长 颉勇军:“为确保今年剩余204户371人稳定脱贫,并全面巩固脱贫退出成果,我们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实施动态监测,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及时帮扶;抓好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及时调整产业扶贫项目,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九江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