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贫作为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是有效促进贫困户增收和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光伏产业逐渐普及,对扶贫带动效应逐渐加强,各地也相继利用光伏产业搭起贫困户脱贫路上的“井中梯”,进一步压实扶贫成效。贫困群众不仅可以从中得到较大收益,也切实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成为了老百姓的“阳光存折”。在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中,德安县磨溪乡磨溪村村民,就感受到了光伏扶贫为他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01
广散网变精定位
以磨溪村为例,地处丘陵地带,自然条件欠佳,地下资源匮乏,土地广种薄收,该村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5100亩,户籍人口405户16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70人,脱贫前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以下,到2019年年人均收入6500元,实现了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为包括磨溪村在内的贫困村民带来了改变命运的历史新机遇,在具备条件的村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用于贫困户分红,带动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稳定增收,是光伏扶贫最大的特点之一,而磨溪村有着建设光伏电站的地理优势,常年日照时间长,光照充分。于是,光伏扶贫也便顺理成章地被提上了磨溪村脱贫攻坚的议事日程。乡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多方沟通,积极争取县扶贫办的支持,终于使50KW村级扶贫电站的落户磨溪村,为磨溪村脱贫致富装上了强力助推器。
02
输血式变造血式
村级光伏扶贫建设,可彻底解决村集体收入不足的问题,为全乡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持续动力,而磨溪村光伏扶贫电站的建设与并网发电也有力证明了这一点。2018年,磨溪村的村级50KW光伏扶贫电站经过申请、招投标等环节,正式开工建设,于2018年6月正式建成完工且与国家电网并网,运营一年之后,村集体经济迅速拔高,光伏电站收益惠及33户贫困户,他们第一次尝到了光伏扶贫这碗“阳光饭”的甜头。从并网发电到2019年底的时间里,光是村集体光伏电站的分红,贫困户户均收益就累计达到约2800元,光伏电站实实在在成了广大农民稳定脱贫增收的“金饭碗”。
大家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并网,电力公司每度电支付给村里0.413元/度,国家补贴0.96元/度,一天发电400度左右,每天可以收入550元,每年直接为村里增收约20万元,对无收入的村委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在以前简直是想象不到的。同时,光伏发电清洁环保,一次性投资,20年受益。贫困户通过上网售电增加收入,也使扶贫开发实现了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
03
大锅饭变特色饭
为了充分顾及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村“两委”和工作队在关于光伏发电收益的分配上,没有简单采取绝对平均的方式,而是充分考虑了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计入公益性岗位收入,对特殊困难户予以倾斜,保证了他们可以和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年过80的闵清焰老人,多年来和老伴相依为命,儿子因残疾也纳入了贫困户,一家人过着捉襟见肘的光景,是村里少有的特殊贫困户。村里在光伏扶贫的收益分红时,两分红给他家共3600元,再加上分户式光伏发电每年收益的2600元,就远高于了一般贫困户的收益,为他们彻底远离贫困提供了巨大推力。
贫困户方维根因身患残疾无法劳动,为帮助他度过难关,村集体从光伏发电收益中两年共为他分配4200元,解决他的实际困难。因病致贫的贺金林一家,2016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年来为给妻子治病,累计欠债十余万,深深陷于无力自救的贫困中。对于他们的困难,村两委积极全力救助,在村级光伏发电一项上,光是2019年就通过公益性岗位收入6000元。贺金林凭靠这些收益和政府的多重帮扶,重拾生活信心,积极自救,偿还债款,一步步走出生活的泥潭,实现了脱贫,走向了新生。
磨溪村积极发展光伏扶贫的成功实践证明,光伏发电无噪声、无污染物排放,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目前技术上比较成熟,收益也非常稳定,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对于解决“增加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收入、增加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两大难题,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磨溪村村支书李高平说:“我们靠光伏扶贫吃上了‘太阳饭’,光伏扶贫为我们脱贫增收铺设了阳光道,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拔穷根,彻底改变磨溪村的面貌,和大家一起奔向小康社会。”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磨溪村正在与全国同频共振,在走向决战完胜奔小康的阳光大道上阔步前行。(来源:德安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