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广网讯( 九江广电全媒体记者 汤雅芬 王陈 柴桑区台 骆道明 都昌台 杜春泉 瑞昌台 张道国 )“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稳步推进“十大扶贫工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记者 汤雅芬:“这里是柴桑区新塘乡鑫农合作社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在我身旁,工人们正在对新种下的火龙果铺第二层薄膜,以达到保温的作用。据基地负责人介绍,到了明年丰产期,这个大棚就能收获两千多斤的成熟果实。
柴桑区新塘乡鑫农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共120亩,主要种植火龙果、葡萄、草莓等,基地采取“一领办三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行运营。2020年通过就地就近吸纳群众就业,累计带动了30多名贫困户脱贫。
柴桑区新塘乡鑫农合作社负责人 金峰:“做一天每天有一百块钱的劳动收入,通过村里的产业分红,能够给贫困户带来分红的一些收入。
村民金开国在基地里做杂工,他告诉记者,与以前在外打工相比,现在的生活更安心。
柴桑区新塘乡青山村村民 金开国:“日子比原先要好的多,以前想都想不到,现在在家门口,在家里还能带带小孩子,一个月也有两千多。
柴桑区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我市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探索“百社联百村带千户”产业扶贫新路子,积极打造“一乡一园”新格局。全市重点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4084个,扶持农业龙头企业229家,直接带动贫困户4.4万户次。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0620元,是2014年的5倍多。
通过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一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全市贫困户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农村经济也旺了起来。在都昌县南峰镇暖湖村,有一面由30名村民的笑脸照片组成的“笑脸墙”,每张照片后都有一个感人的脱贫故事。村民程宣贵就是其中的一员,之前由于年纪大缺乏技术,他只能靠打点零工维持生计,成为村里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他不等不靠,通过流转荒坡地,种植红薯、中药材,年均收入在30万元以上。
都昌县南峰镇暖湖村村民 程宣贵:“现在的生活像爬楼梯一样地节节高,一年比一年好。我家里(以前是)泥巴房子,现在都盖了几层楼的。
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减贫速度最快、脱贫成效最好、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截至目前,修水、都昌两个贫困县成功摘帽,全市34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6.1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下一步,我市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四个不减”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财政投入、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来源:九江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