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风起而蛰虫眠,是万物收藏的季节,更是人们养精蓄锐为来年做准备的重要时机。中医又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勿违天时勿伐天和。因此中医冬季养生十分重视养藏。是四季养生的重中之重。主要做到三个方面即藏阳、藏精、藏神。
藏阳:从立冬开始,大自然阴气渐长阳气渐退,因此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而养阳,即藏阳。中医主张“早卧晚起,以待阳光”。意思就是说冬天要早睡晚起等待太阳出来再起床以避阴采阳。因为天黑早,阳气收藏早,早睡可以养阳;天亮迟,阳气升发迟,故晚起可以固阴精。现代人虽不必拘泥于此,但也要做到早睡晚起,不熬夜,是非常有必要的。
冬季如何藏阳?一、要避寒就暖。三个重点即头暖、背暖、及脚暖。二、要无泄皮肤:意思是不要让阳气从皮肤外泄。冬天应像松针一样收拢,避免大汗淋漓,否则皮肤开泄就会使阳气走失,不利于闭藏。三、多晒背壮阳气。中医提倡冬天“晒背”来养生。背部是身体最重要的七条运输和管理阳气的经脉汇集处,经常背对日光坐以壮阳气。
藏精:肾精是五藏之精的根本。所以冬天要节欲避免酒色过度,并且冬天脾胃功能吸收好,是藏精的好时候,也是贮藏精气的大好时机。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就是说冬天如果没有很好的养藏精气,春天就会缺乏物质基础,容易造成免疫力低下而患病。
冬季如何藏精?第一、固肾藏精有节制。节欲保精,避免房太过。第二、避免精细操作太过。精细操作指脑手并用且要求极高的工作。第三、莫酗酒。第四、注意营养均衡。
藏神:心为藏神之脏,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情志所伤,首伤心神,次及相应脏腑,导致脏腑气机紊乱。冬天万物闭藏,人的心神也应闭藏,所以冬季养生应注重藏神。
冬季养生如何藏神?要做到三少、三多:少躁动、少喧哗、少生气;多睡眠、多平静、多安心。
冬季进补不忘控制体重。中医认为:五味对五脏即苦入心,辛入肺,酸入肝,咸入肾,甜入脾。肾虚的人补充入肾的咸味来调动肾气,可以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食补措施。比如海参、海带等海产品补肾,天气寒冷羊肉温而不燥是冬季进补佳品。现代社会进补不一定要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素食进补正当时。素食一样可以温经通络。梨、藕、萝卜生吃则寒,加热熟吃则温。还有桂圆、木瓜、百合以及山药、芋头、红薯等谷类,花生、杏仁、胡桃等干果一样可以进补到位。
总之冬季养生注重养藏,而养藏又包括藏阳、藏精、藏神三个方面。当然冬季养藏,也需要适度,养藏过度容易导致懒散、嗜睡,反而不利于身心健康。
作者简介:袁振兴,中共党员,九江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出生中医世家,自幼跟随爷爷学习中医。2008年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本科文化,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是江西中医药学会会员、江西中医药学会肩颈腰腿痛诊治分会委员。曾拜师跟诊于江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全国名老中医廖金标教授,深得其学术思想及辩证精髓。2010年于北京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进修一年,师承房定亚教授学习中医治疗风湿免疫病,周乐年教授学习脾胃病及多种肿瘤治疗,中医妇科名家沈明秀及王清华教授学习中医妇科及不孕不育,中医针灸名家叶成亮教授学习叶氏针灸。
擅长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炎、顽固性失眠、眩晕症、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荨麻疹、顽固性湿疹、小儿厌食、虚汗、小儿反复感冒咳嗽、月经不调、不孕不育、乳腺增生、妇科炎症、慢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及肿瘤术后、放化疗后中药调理。
并擅长运用中医针灸、火针、浮针治疗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足跟痛等。
特色中医治疗:
1、运用中药人工周期治疗月经不调,及不孕不育疗效显著。
2、中医针灸配合火针治疗神经性头痛、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伴手脚麻木及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
3、运用四妙消痹汤和四神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炎。
4、运用家传验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及多种肿瘤治疗。(来源:九江市第六人民医院 袁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