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军“解甲归田”,97岁“老阿姨”龚全珍回忆丈夫甘祖昌

2019-10-10    来源:九江新闻广播    阅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六集特别节目《家国春秋》通过六个家庭的故事,讲述功勋和传奇背后的家国情怀。今天要讲的,是农民将军甘祖昌和妻子龚全珍一家的故事。

开国将军主动请辞回乡务农 为省运费连棉絮都不带
甘祖昌1905年生于莲花县沿背村的贫困农家,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以莲花县为起点,甘祖昌一路随军南征北战,走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甘祖昌调任新疆,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甘祖昌却在这个时候有了解甲归田的念头。从1955年开始,甘祖昌连续向组织写了三份请求回乡务农的申请报告。

在他回乡申请的这份底稿中,他写道:“我自五一年跌伤后患脑震荡后遗症,时常晕眩,不适合做领导工作,但我的手脚还健全,可以劳动。请组织上批准我回江西省莲花县当农民,和乡亲们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甘祖昌提交回乡申请后,组织拟安排他到上海、青岛长期疗养,但都被他一一拒绝。

龚全珍:他说回农村我参加劳动还可以发挥点作用,在这里走几步都有人看着我,我感觉不舒服。我已经不能再继续为革命工作做工作了,还要这么多人跟着我,我心里承受不了。
经过再三研究,组织上最后批准了甘祖昌的请求。1957年8月,甘祖昌带着妻子龚全珍和孩子们从新疆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临行前,甘祖昌跟家人说,要尽量少带行李,因为运费贵,而且“家里什么都有”,连被子都要求龚全珍将棉絮取出,只带被面和里子。然而,到了家乡,龚全珍却发现,家里连灯都没有,到天黑只有个煤油灯。
回乡后,甘祖昌召集自己的三个弟弟开家庭会,宣布以后全家人一起生活。当时,全家大小一共二十口人,另外还有这次随行的两个工作人员。一个月后,甘祖昌让两个工作人员离开了。
龚全珍:他说我回来是当农民不是当将军,我一个农民要秘书干什么?要这些人天天陪着我,太麻烦人家了。

将回乡后工资的80%捐给家乡建设 对大家有益的事不是“胳膊肘往外拐”

沿背大队是个山穷土瘦的地方,全大队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冷浆田,产量低。解决农业落后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兴修水利,但当时资金不足,甘祖昌拿出了自己的工资。经过5个多月的奋战,一座坝高19.5米、长25米、蓄水550万立方米的浆山水库建成了。43华里长的水渠也同时完工。从此,数千亩农田成了水浇田,水稻的产量翻了一番。为了增产,甘祖昌还到各处参观研究新品种,自己种试验田。挎包、水壶、旱烟杆、白罗布手巾是他的日常装备。回乡几年,甘祖昌看上去俨然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
龚全珍:他最看不惯以前虚假报产量的,说亩产几千斤吹牛的。他实事求是,科学种田,要农民付出劳动就应该得到收获。搞假的他一律反对,所以有些干部对他很头痛,这个老家伙难搞。
甘祖昌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家乡建设,回乡29年,他和乡亲们一起修建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管道、4 座水电站、3条公路和12座桥梁。甘祖昌捐出的所有有据可查的费用就达85000元,几乎占了他回乡后全部工资的80%。从当年主动请辞回乡,到回乡后为家乡搞建设,妻子龚全珍给予甘祖昌最大的支持,儿女们给予他最多的理解。
央视记者:我们过日子老说一句话“胳膊肘不能往外拐”,他去帮村里修个路建个桥,这叫不叫往外拐?
龚全珍:这不叫往外拐,对大家有益的事对我们自己本身也有益,我赞成。他大概最满意我的也是这一点。别人没有钱没有办法,农民每年的收入只有这么一点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家义务劳动来搞,大家齐心合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甘祖昌女儿 甘公荣:好多人就说你爸爸妈妈把钱都拿去建设家乡,你有没有意见?我就愣了一下,我说爸爸妈妈的钱跟我们没有关系,为什么我们要有意见?从小爸爸妈妈就说父母的东西是父母的跟你们没有关系。他们怕我们躺在他们的功劳簿上不劳而获。

她不愿做“将军夫人” 要做有独立人格的人民教师

跟着丈夫甘祖昌回乡之前,龚全珍是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小学的老师。丈夫的家乡对于龚全珍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世界。她听不懂当地的方言,又不习惯当地的饮食。当地人对她这个将军夫人也充满了好奇。


 
安顿好老伴和孩子们后,龚全珍徒步25公里找到县文教局,毛遂自荐当老师,后来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吃住在学校,只有周末回家一天,龚全珍在那里一待就是13年。
龚全珍:甘祖昌的地位高低与我没有关系,我有点害怕跟他出去,人家给他敬礼我赶快躲开,我觉得跟他沾光不好沾,不好意思。我不是首长,我跟他这算什么?我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民教师。我跟他结婚之前第一个条件就是你不能随便调动我的工作。
央视记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龚全珍:我觉得女同志要有独立的人格才算个人。他要是说龚全珍你就要在家里服侍我,你不能出去工作,那我就要发火。我凭什么属于你?我没有独立的人格吗?他不这样。

指标有限 他主动“断”了女儿的上学路

甘祖昌和龚全珍一共生育了四个女儿,1958年出生的三女儿甘公荣,是他们第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孩子。1975年7月,甘公荣和同族亲戚五个人同时从中学毕业。当时,老师告诉甘公荣,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她可以被推荐上高中。由于上学的指标有限,甘祖昌坚持要甘公荣把上学的机会让给更贫苦的孩子。
甘祖昌女儿 甘公荣:当时我一下子就站起来了,我说老师已经跟我说了我符合条件,我没跟人家争这是我应该读的书,为什么要让给人家?我爸爸摸着我的头说公荣,你在家里也可以继续自学,不懂的东西你可以问你妈妈,人家就没这个条件,为什么不可以让给人家?他说现在推荐上高中,不是凭你考试,人家都会说推荐上高中肯定是你爸爸优先把你送上高中的。当时我哭了,我说爸爸这一点都不公平,我还说“我宁愿做农民的孩子,也不愿意做你们的孩子,连读书都要让给别人”,当时我很冲动。
父亲的决定改变了甘公荣的命运,没有了继续上学的机会,甘公荣回家跟着大家一起犁田、耕地、插秧、干农活。很快,甘公荣成了乡亲们交口称赞的庄稼好手。1978年,甘公荣参加工作,被招工到县电影队做电影放映员,后调入工商银行莲花县支行当储蓄员。

为百姓服务“能尽一份心就尽一份心” 总书记亲切称她“老阿姨”

1986年3月28日,甘祖昌在家乡病逝,终年81岁。龚全珍失去了相濡以沫33年的亲密战友,她把对丈夫的思念写进了自己的日记里。
龚全珍日记:“离开祖昌快两个月了,我很惦念他。确实,和他生活在一起很幸福,虽然他是个很严肃的人,但他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我应当以他为榜样,为创造大寨队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龚全珍不愿意给儿女们添麻烦,她住进了幸福院,在幸福院龚全珍组织老人们开展政治学习、擦地板、补衣服,还拿出生活费为老人们买营养品。2011年,琴亭镇在社区建立龚全珍工作室,聘请龚全珍作为辅导员,甘公荣自愿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2013年,龚全珍又倡议成立了“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募集社会资金,采取定期救助和临时救助相结合的方式救助困难对象。


 
央视记者:您为什么不颐养天年,还继续做帮助别人的事?
龚全珍:我觉得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能尽一份心就尽一份,能尽两份就尽两份。
央视记者:把钱多存一点给自己家人不好吗?
龚全珍:他们长大了没有手?要自己劳动,从小要养成一个自立自强的习惯,不能靠谁。一代管一代,管不了子孙万代。
龚全珍先后获得全国道德模范、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切接见龚全珍,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
2019年9月25日,龚全珍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来源:九江新闻广播)
 
责编:蔡钦       编审:张勇 李五一       监制:王辉
九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九广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九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九广网 电话:0792-8133378

首页 | 九江新闻 | 乡村振兴 | 人物访谈 | 阅来越好 | 公益在线 | 健康养生 | 九江旅游 | 教育专栏 | 房产财经 | 企业之窗 | 小池特刊 | 三农频道 | 看看九江 | 县市区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Copyright © 2016-2018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主管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办公电话:0792-8368018

服务邮箱:2308783315@qq.com

宣传合作:13330037773

办公地址: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侧楼(长虹大道8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法律顾问: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 林春秀律师 联系电话:18720196890 律师执业证号:136042012114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