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九江广电全媒体记者 袁洁)在风景如画的十里河畔国韵文化城,记者见到了应庐山画社邀请在此举办画展的中国著名画家、中国兵器手绘图奠基人林洪基先生。现场展示的两百多幅作品中,大都是气势恢宏的山水画,还有少量花鸟图以及两幅精致的兵器手绘图。林洪基告诉记者,从他的绘画生涯来讲,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工作阶段,一个是退休后的自由绘画阶段。
不忘初心,半生坚守为党
“我们是农村出来的,那个时候家里也挺穷。南师大是共产党兴办的学校,明确必须要招收贫下中农的学生,是共产党培养了我们这些工农子弟。‘感党恩,跟党走’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毕业的时候我说分配到哪里都可以,穷困偏远的地方都可以。没有别的想法,思想很纯粹——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林洪基如是说。
1964年,林洪基于南师大美术系毕业。时值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包括部队的兵器图绘画专家。炮兵高级技术研究院只得招募国内具有画画基础的人员做兵器图绘画工作,于是到南师大美术系挑选。林洪基被挑中后,从此穿上了军装,以青春报效祖国。
“首长跟我们说:‘好好干,给祖国争口气,将来你们就是中国兵器手绘专家。’”林洪基和战友牢记首长的话,努力学习工程画,在工厂生产图纸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反复地实验,将工程图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渐渐地从线条和色彩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创作方法。也许每一滴汗水都不会被时光辜负,他们改变了苏联兵器平面图的现状,实现了兵器立体图,内部构造一目了然,广泛应用于部队使用的教材的插图和挂图,同时还承担了援外兵器手绘图的项目。林洪基也被评为成为高级军工工程师,并获得了科技进步奖。
“当时出于保密的需要,兵器手绘图画完不签名,不留任何痕迹,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出版的图随着武器下发部队或者援外。大部分图都在解放军出版社保存,曾经参加过在北京举办的巴黎国际博览会。我手上保存得很少。”林洪基说。这也是本次展会只有两幅兵器手绘图原图的原因。如今,绘图仪机器已经替代了人工手绘,但依然没有解决画内部结构的问题。手绘兵器图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形成的一种绘画作品,林洪基一行退休以后再也没人能画了,留下的手绘兵器图的珍贵就在这里。
不负韶光,半生执笔为梦
在谈到画展中最满意的作品时,林洪基指出了挂在正中的最大的一幅画——《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是借助大山大水表现一种艺术追求无止境的崇高境界。“看到高山,心想天下如此广阔雄伟,人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有这种想法,要把它画得气势雄伟,同时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画山也是画我自己,也是画我们需要追求的境界。”
山水画是林洪基的心头好。在部队时,由于工作繁忙,林洪基不得不忍痛割爱,只偶尔挤出一点点时间执笔挥洒山水梦。退休以后,林洪基感觉时间全是自己的,于是重新拾起了心头好。退休第二年,林洪基开始走向社会以后,接触了社会上的一些画家,常常在一起画画。其作品受到一致的好评,曾多次在北京隆重展出,部分作品流传美国、加拿大、日本,颇受国内和国际画坛关注,得到了媒体界和画业专家、学者、评论界的高度评价。各种笔会、绘画组织邀请林洪基一起外出写生,一起办笔会,一起参加展览。林洪基的退休生活依然忙忙碌碌,但心境却大不相同。
“机械是死的,往往把人的灵感都给画没了,手中的笔也被束缚住了。但我和志同道合的一群人一起到全国各地写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们陶醉在眼前如诗似画的景色之中,心情十分愉悦。科学需要严谨,我们画画需要奔放,甚至是疯疯癫癫的都有。”林洪基笑道。
林洪基的画追求“大美”;造型处于具象和意象之间——根据当时的想法,把意渗透到形象里面去;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不论中西画,取精华,去糟粕。林洪基致力于在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法以及中西画中寻求独特绘画语言。其绘画多是自为之追,心知而赏者共鸣,最是喜悦;小中见趣,大中见志,情感所至,笔落而又不忍罢;苍风劲草、雄强朴厚之大美。
除了画画,林洪基还致力于授人以渔。在部队时,林洪基就带了四十多个学生。退休后,林洪基的绘画班从院内办到院外,走向全国各地,例如清华大学的经济学院、哈军工在北京的同学会等。在10月29日的画展开幕式上,林洪基爱心基金正式成立,林洪基授权庐山画社将该基金用于困难家庭的绘画爱好者,帮助他们实现绘画之梦。
字如其人,人如其画。每一幅画都带有文学性、哲学性与抒情性,都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追求。从林洪基的画与所作所为也可见一二。林洪基把绘画之路比作成一座永远爬不到顶的高峰,自己将活到老、学到老、画到老,争取在山水画作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