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九江市柴桑区新塘乡赤山村,修葺一新的水泥路在乡间蜿蜒,路边大棚里红彤彤的火龙果挂满枝头,沁人心脾的无花果散发着诱人的浓香,贫困户种植的桂花树吐露芬芳、宛转悠扬。走进一个个美丽的新农村点,宛如置身于桃花源般的世外境地,白墙黛瓦的文化墙—秀美古朴,鹅卵石铺设的乡间小道—曲径通幽,农户宅前屋后建的竹篱笆围—绿意盎然。无论是走在吕家垅大屋、桥头周家,还是漫步于赤山垅下湾曾家,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洁有序新农村房屋,处处是景、步步皆画,古韵盎然、生机勃勃。
很难想象,这是昔日省级“十三五”贫困村—赤山村,该村共有11个自然村庄,12个村民小组,全村413户,171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67人。近年来,经过当地乡党委政府、村“两委”和区农业农村局等帮扶单位的不懈努力,赤山村于 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由落后的贫困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产业振兴村,让曾经的“赤”山村变成了“富”山村,让曾经的“穷山恶水”变成了“青山绿水”,让这里的村民靠勤劳的双手脱了贫,迈向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秀美乡村
15年以来,赤山村先后争取项目资金 612万元,以“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和“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建设目标,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已完成新农村点11 个,实现新农村建设全覆盖,共新修道路硬化 4.5公里,实现全村所有自然村庄通水泥路,解决了“行路难”,家家户户喝上了干净自来水,解决了全村一直以来的吃水难题问题。
经过几年奋战,赤山村“土路”变“新路”、“旧房”变“新房”,实现了“赤”山村到“富”山村的美丽蝶变,面貌变美的同时,村庄综合治理也逐年上台阶,老百姓的人居环境和幸福指数大幅改善和攀升,逢人就说:“我们村现在可美了,有空来看看”。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第一书记刘桥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群众会等形式,充分利用夜间或不适宜劳作的阴雨天,组织贫困群众参加集体学习,宣传扶贫政策、传授生产技术,促扶贫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提高贫困群众扶贫政策知晓率和参与度,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
在“三讲一评”会上,贫困户纷纷表示 :“党和政府为我们贫困户,制定了许多帮扶政策,人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没用,不能专门等、靠、要,要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为了扭住脱贫的“牛鼻子”,提高村民收入,利用好生态资源,赤山村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回乡创业青年郑中新因地制宜地将100多亩的荒山发展成赣北第一家无花果种植基地,让贫困户在基地工作,每年秋天果树挂果之时,这个纯绿色有机生态果园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游玩,游客的阵阵欢笑带给了贫困户阵阵欢喜。
该村12组创业致富带头人李明,承包了3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有机稻、红心猕猴桃、山药,并创立妙果合作社,2019年又流转土地200亩,用于扩大规模及新增枇杷果、西瓜种植,并发展蘑菇种植。
同时,该村积极与鑫丰农业合作社合作建设产业示范园160亩种植火龙果、菊花50多亩,计划申报产业扶贫车间,进一步发展壮大赤山村产业。如今,红心猕猴桃,无花果、火龙果等各类特色扶贫项目在赤山村开展的有声有色。2019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10.2万元。
看着村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老百姓的笑脸多了,赤山村书记费重明也开心很多,他说,在脱贫攻坚、民生工程及美丽乡村建设各项政策的支持下,通过打造“贫困户+种植大户+企业+村集体”的利益共同体,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富民的新路子。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赤山村会成为一个集休闲农业、生态采摘观光于一体美丽乡村,并将发挥其辐射作用,为后扶贫时代赤山村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来源:柴桑区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