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广网讯: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许多老年朋友认为体型偏瘦才是健康,其实这个观点并不科学。
当一些老年人体重非自愿的逐渐出现下降,身体却似乎传递一些不是“老来瘦”健康的表现,他们变得走不动路,行动缓慢,拿不起重物,容易疲劳,经常跌倒。其实这很可能是一种疾病的征兆——肌少症。
肌少症和骨质疏松一样,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我们常说骨肉相连,老年朋友在越来越重视骨质疏松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它的“同胞兄弟”肌少症。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一种常见老年综合征,又称肌肉衰减综合征、肌肉减少症、少肌症。
人体的骨骼肌量随增龄而下降,30岁左右时肌肉量达到顶峰,35岁左右时肌肉功能开始逐渐下降,60岁时肌肉丢失加速,75岁后下降速度到达顶峰。除年龄外,营养摄入不足、少动/制动/卧床、罹患疾病等都是肌少症的危险因素。我国肌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肌少症的患病率为14%-33%,8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高达50%-60%。
肌少症有哪些危害?
骨骼肌是人体蛋白质最大储存库,包含人体50%~75%的总蛋白质,同时也是人体运动和葡萄糖代谢器官。人体通过肌肉的收缩可以控制协调身体的运动,从而保证进行日常生理活动。当肌少症发生时,会引起机体这些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营养不良、慢病加重、跌倒、失能、甚至死亡风险。
白发和皱纹只是外表的衰老,肌量、肌力的减退却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如何自我筛查肌少症?
(1)指环测试法
小腿自然垂直地面,用自己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围成圈,环绕非优势腿小腿最粗的部位。如小腿围和指环一样大,或更小,说明有患肌少症的风险。
(2)小腿围测量
使用非弹性带测量双侧小腿的最大周径,男性小腿围<34 厘米、女性小腿围<33 厘米,对肌少症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3)5次起坐时间
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在胸前,之后直身站立,然后再坐下,重复动作5次,时间≥12秒为筛查阳性。
(4)SARC-F量表
SARC-F量表通过从肌肉力量,辅助行走,座椅起立,攀爬楼梯,跌倒次数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总分≥4分为筛查阳性,提示存在肌少症风险。
如果老年朋友们通过以上几种自我筛查的方法结果显示为阳性,那么需要到医院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通过完善测骨骼肌肌肉含量、测肌肉力量及评估躯体功能等检查,来进一步确诊。
如何预防和治疗肌少症?
老年人要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常进行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干预慢性疾病。治疗的方案主要包括运动和饮食干预。
(1)运动干预
运动是保持和增加肌量、肌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尤其是阻抗运动。老年人运动应遵循安全、个体化的原则,对于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最好在专业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建议在阻抗运动(举哑铃、拉弹力带、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的基础上,将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全身协调运动、祖国传统运动项目(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多种运动方式有机结合,更好的改善躯体功能。可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减少久坐、静躺时间。
(2)营养干预
肌肉的生长离不开蛋白质,营养干预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肌量、增加肌力。有些老年朋友因口腔疾患、吞咽障碍、消化吸收不良等因素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够,这类老年朋友建议积极就医,解决上述问题。还有一些老人朋友因为害怕“三高”,严格控制饮食,存在热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情况,此类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膳食平衡,保证热量摄入25-30Kcal/(kg·d)的基础上,健康老年人蛋白质摄入量为1.0-1.5kg/(kg·d),以优质蛋白为主,平均分布于每日3-5餐中。在此基础上可同时摄入: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如深海鱼油、海鱼等),维生素D(如动物肝脏、蛋黄等),抗氧化食物(如深色蔬菜、水果)等多种物质。营养干预联合运动效果更好。
人到中年,既要存钱也要存肌肉,建议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养“肌”防老。
(来源:江西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