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广网讯:秋风起,迁飞季,又是候鸟越冬时。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和鄱阳湖水位的降低,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在鄱阳湖畔的湖口、都昌、南矶湿地保护区,均迎来了“远方的客人”,它们时而低空飞掠,时而在水中嬉戏,成为湖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飞临九江湖口的鸬鹚
▲美丽的白琵鹭
▲南矶湿地的白额雁
绿头鸭等“远方的客人”已顺利抵达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之一,每年秋冬季,便会进入枯水期,形成广阔的绿洲,成为东亚-澳大利亚西候鸟迁徙路线上的越冬地和停歇地。
丰富的湿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鄱阳湖成为越冬候鸟的“最爱”,每年秋冬季节都会迎来大批候鸟栖息觅食。
昨日,在九江都昌县,候鸟们时而低空飞掠,时而在水中嬉戏,成为湖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样的场景出现在九江湖口县。昨日,白琵鹭和鸬鹚等越冬候鸟在湿地觅食。据悉,待水退后,滩涂地裸露出来,将有更多候鸟抵达这里过冬。
鄱阳湖南侧,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额雁、白琵鹭、绿头鸭等鄱阳湖越冬候鸟已经抵达。
昨日18时,湖口水文站水位为15.48米,鄱阳湖代表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为15.70米。据介绍,随着冷空气的到来,鄱阳湖水位还将下降,来此越冬的候鸟数量和种类将不断增加。
今年首批越冬大雁上月底已飞抵鄱阳湖
9月26日15时30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鄱阳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在当地外湖沿岸开展日常巡护监测时,清晰监测到越冬大雁(白额雁)8只,这也是鄱阳湖今年监测到的首批越冬大雁。
根据鄱阳湖保护区监测记录显示,今年首批越冬大雁抵达鄱阳湖的时间比去年晚了2天(去年于9月24日在都昌马影湖监测到首批越冬大雁)。
随着大雁的到来,鄱阳湖候鸟越冬序幕逐渐拉开,标志着鄱阳湖开始进入候鸟越冬季节,将陆续迎来各类越冬候鸟。
现阶段水鸟多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湿地中
昨日,南矶湿地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万松贤告诉记者,国庆前夕,该局工作人员在巡护路上记录到两小群白琵鹭,总数93羽。这两天,除白琵鹭外,工作人员记录到的鸟类还有大白鹭、中白鹭、苍鹭、白胸翡翠、斑嘴鸭等。根据保护区历年的鸟类监测记录,白琵鹭是较早抵达保护区的越冬候鸟。
现阶段,保护区的水位较高(比往年同期的平均水位高出1米左右),水鸟更多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水较浅的湿地中。
冷空气持续作用下本月底候鸟将陆续增多
目前,鄱阳湖保护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强日常巡护排查和监测工作,全面做好迎接越冬候鸟大军的准备工作,确保越冬珍禽在鄱阳湖保护区安全栖息、越冬。
据介绍,每年12月前后,在南矶湿地保护区水位合适(一般水深不超过30cm)的各处湿地,都有较大机会看见多个白琵鹭小群体。南矶湿地保护区历年水鸟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白琵鹭数量的最高纪录为8107羽(2019年12月)。
据原南矶乡护鸟员柏宗文介绍,以他的经验来看,由于近期天气比较热,温度偏高,加上水位还不够低等因素,候鸟大军尚未抵达。到本月底,在冷空气的持续作用下,候鸟将会陆续增多。
“与往年相比,候鸟抵达并未有明显的推迟或数量悬殊较大,省内温度的高低并不会直接造成候鸟的抵达时间和数量发生变化,主要还是看北方的冷空气情况。整体来看,到年底将会进入高峰期。”万松贤表示,南矶湿地保护区已迎来26种越冬候鸟共2700余只(羽)。
此外,记者从湖口县、都昌县林业部门了解到,随着冷空气持续的作用下,其辖区内的湖区、湿地均会迎来更多的“远方客人”。(来源:江西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