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甲管”与“乙类乙管”有何差别?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022-12-31    来源:江西卫生健康    阅读: 
12月26日晚

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磅发布

正式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

并且从2023年1月8日起

将其从原来实施的“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调整为乙类乙管是一种依法、科学、有序的动态调整,不是完全放开不管,调整的目的是更精准更科学地防控疫情,更有效地利用相关资源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始终秉承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能理解为放任不管。

图片
什么是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其中甲类传染病,是指强制管理的烈性传染病,只有鼠疫、霍乱这两种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传染速度快、波及面广的疾病被纳入为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则在以上各个方面相对甲类传染病都要略弱一些,比如非典、禽流感、艾滋病以及现在的新冠。

“乙类甲管”与“乙类乙管”
差别在哪?
01
发现到报告的时间不一样

“甲管”类传染病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乙管”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02
隔离措施不同

“甲管”类传染病对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携带者的“密接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乙管”类传染病则按情况不同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有针对性的控制传播措施。

03
场所管理不同

出现“甲管”类传染病的场所场所以及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可采取隔离措施;对于甲、乙类传染病发生暴发流行时,可采取限制聚集性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锁疫区等紧急措施。

04
交通检疫不同

发生“甲管”类传染病时,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乙管”类传染病不实施该措施。

为什么要调整管理水平?
抗击“新冠”是一场战役,一场战役就要根据战局发展的不同时期,因势利导来调整作战策略。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新冠这个疾病在早期发现的时候,由于我们对它的不论是病毒特性,还是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对生命对健康的危害等等都了解不太够,再加上我们还不完全具备有效的抵抗能力,比如我们人群的免疫力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它的突发性和传播速度,所以国家把它定为乙类传染病,实行甲类管理。而且实践也证明这种乙类甲管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保障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在我们一些关键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同时为了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更好地聚焦重点的防控领域和措施,更加科学地进行疫情防控,所以从 " 乙类甲管 " 调整为 " 乙类乙管 " 的条件已经具备。
管理水平调整后有没有风险?

不可否认的是,新冠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确实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由于不对传染源及密接人员采取隔离措施,因此新冠病毒感染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2.短时间内新冠病毒感染者大幅增多将明显增加就医需求,同时医务人员自身感染将导致医疗服务供给减少,因此调整初期部分地区将可能出现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现象。

3.调整初期,部分公众对新冠疫情的快速上升可能出现焦虑情绪,担心新冠感染后的健康危害。

 

作为普通人
管理水平调整后应该注意什么?

在新冠调整为“乙类乙管”后我们不要有恐慌心理,要相信政府和国家,以积极的心态正视这次调整,当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1.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在公共场所保持人际距离。

2.及时完成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

3.疫情严重时,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儿童等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4.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来源:江西卫生健康)

责编:蔡钦       编审:张勇 李五一       监制:王辉
九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九广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九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九广网 电话:0792-8133378

首页 | 九江新闻 | 乡村振兴 | 人物访谈 | 广电阅读 | 公益在线 | 健康养生 | 九江旅游 | 教育专栏 | 财经资讯 | 企业之窗 | 小池特刊 | 三农频道 | 看看九江 | 县市区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赣ICP备2020011304号

Copyright © 2016-2018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主管 九江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办公电话:0792-8368018

服务邮箱:2308783315@qq.com

宣传合作:13330037773

办公地址: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侧楼(长虹大道84号)

电脑版 | 移动版

九江广播电视报社法律顾问:江西惟民律师事务所 林春秀律师 联系电话:18720196890 律师执业证号:136042012114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