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广网讯(九江广电全媒体记者 袁洁)2022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后,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进入了艰难的时刻——一边面临患者的激增,一边面临着医护人员接二连三“阳性”后的人手不足。急诊科内,医护人员匆忙的脚步声从未间断,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各个病床前。谢与便是这忙碌身影中的一员。作为急诊科的一名护士,他和同事们一起用细心与耐心铸成疫情最前方的钢铁长城。
在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冲击下,急诊科的工作量陡增至平时的三倍,医护人员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身处高风险的医护人员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感染的风险。此时的谢与意识到自己感染新冠可能只是迟早的事情。“我们组一共五个护士,四个女生,就我一个男生。在潜意识中,我认为自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谢与如是说。
作为小组里唯一的男生,谢与在平时工作中就自觉承担起了比女护士们更多的体力活,甚至是脏活累活。在高度的工作环境下,谢与依然不怕苦、不怕累,冲在第一线。除了护理病人,还要做紫外线消杀,生活区、工作区都要消杀到位,台面用酒精喷洒。防护服透气性不好,穿着不舒适,谢与常常忙得汗流浃背,还要出去送病人。外面冷风一吹,谢与受了风寒,抵抗力下降,病毒在不知不觉中趁虚而入。“我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的信念一直支撑着谢与,一边与病毒做斗争,一边继续奋战在一线。事实上他也做到了。
急诊科的患者里,大都是患有基础病的老人。他们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各种各样,由于对病毒的不了解,很多人情绪激动、悲观。谢与便在言语上、态度上,尽量给予他们安慰,让他们不要焦躁,不要害怕。“我告诉他们这是在医院,有专业的医生,有专业的护士,我们都守护着您,全力保障您的生命健康。”谢与努力让患者及家属定心,“我们会尽自己最大能力保护患者的安全,包括安全用药、安全护理。”
12月下旬,从喉咙痛到全身肌肉酸痛,头跳痛,鼻塞,无精打采,谢与的工作状态很不好。原本活跃的他连说半句话都嫌多,就连同事都好奇地问他怎么突然不说话了。一到晚上,谢与就感觉身体燥热,出汗后才感觉舒服一些。
虽然身体的各种不适加上连日来的超负荷工作让谢与很想休息,但当时急诊科人手紧缺,“面对越来越多的病人,请假休息的话我实在说不出口。很多女生都说不出口,何况我是一名男生,更说不出口。”轻伤不下火线,谢与依然选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保护病人的安全,他强忍不适,坚持穿防护服,戴N95口罩和帽子。12月23日,谢与感觉症状加重,开始用药,连续吃了两三天感康。每一天工作结束回到家里后,极度疲劳的谢与什么也不想说,什么都不想做,倒头就睡。但这一切,谢与自己默默地承受着,他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带病上岗的消息,怕他们担心。
谈及带病上岗的动力,谢与表示使命感使然,“我们是整个公共卫生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个时候你不上谁上?我们必须要守好最后一道防线,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
2022年12月25日,急诊科统计医护人员感染情况。谢与做CT时显示双肺感染,并查出心肌炎。医院立即组织专家会诊,要求谢与住院。谢与感觉自己还能坚持,打算继续上班。但医院不允许,因为风险太大。谢与这才放下了他的倔强,决定配合住院治疗。
从医护到患者的角色转变,谢与最大的感受是——医护人员也是肉体凡胎,希望得到社会上更多人的理解。